東京大學等的研究團隊成功將世界上最精確的「光晶格鐘」小型化。體積縮小至原來的約四分之一即250升,從而更方便運輸和安裝,預計其應用範圍將進一步擴大。
「光晶格鐘」尺寸縮小至原來的四分之一(供圖:東京大學)
光晶格鐘的精度比目前用來定義「1秒」的銫原子鐘高出100倍以上,且300億年才會產生1秒的誤差。其時間是通過計算光振動的次數來測量的。其他新一代時鐘在開啟後一般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到足夠的精度,但光晶格鐘開啟後能立即以高精度定年。該時鐘由東京大學的香取秀俊教授發明。
光晶格鐘可以檢測因地點重力大小不同而產生的微小時間延遲,目前正在探討將其應用於高度計和定位資訊系統。它也被視為2030年左右重新定義「1秒」標準的候補。
此前設備的大小一直是個問題。如果設備較大,就不利於增加安裝地點,也不利於車輛或人力運輸。
香取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對時鐘的結構進行了調整,將原來920升的體積縮小至250升。從而降低了光晶格時鐘的安裝門檻,使其更接近商業化應用。該項研究是與理化學研究所、島津製作所、日本電子合作進行的。力爭在數年内投入實際應用。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2024/12/3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