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機器人的進步十分顯著,但依然有很多事情對於人類來說很簡單,但對機器人來說卻還困難重重。比如一邊感知所抓東西的觸感,一邊調整抓力大小就是其中之一。讓機器人實施這一功能的是「力觸覺(real haptics,真實觸覺)」技術,由慶應義塾大學初創企業Motion Lib(川崎市)開發。對此,我們採訪了該公司CEO(執行長)溝口貴弘先生,瞭解了技術詳情及用途。
Motion Lib CEO溝口貴弘。實施真實觸覺的半導體也由該公司自行研發。
——真實觸覺是一項什麼技術?
「這是一種可以將人類的觸覺和抓力的大小數化並再現的技術。可提取出手觸摸東西時的觸感和施加力量的動作等資料,並利用機器人等再現或遠程傳遞。例如,它可以再現工匠手指的精細動作,是人與機器人統合工作時有用的技術」。
「如果說機器學習相當於人類做判斷的‘大腦’,那麼真實觸覺就相當於(掌管知覺和運動的)小腦和神經。就像小腦和神經可以調節身體的動作和釋放力量的大小那樣,真實觸覺透過對力量和位置的綜合控制來再現人的輕柔動作」。
——用機器人來處理觸覺和力量的優點是什麼?
「目前的機器人接觸物品時不基於觸覺,也就無法根據觸覺控制力量。由於之前的機器人主要是在工廠内完成規定的工作,所以沒這個功能也夠用。但是今後機器人要走出工廠,走進各類人手不足的行業,應用場景更加廣泛」。
「護理用機器人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它需要像人類的手一樣,靈活而溫柔。在此類用途中,能夠識別觸覺和力量大小,會讓人更有安全感更讓人安心」。
——也就是說,賦予了機器人之前沒有的功能。
「我認爲這一功能的價值不在於它實施了物聯網(IoT),而在於更進一步的行動網際網路(Internet of Actions,IoA),也就是說實施了動作的網際網路化。如果動作資料都能共用(像軟體一樣),那麼該功能就不侷限於某個行業,可以應用到多種場合」。
「例如,讓農民使用支援IoA的機器人,搜尋‘插秧’或‘割稻’,下載軟體後就可以在這些工作中使用機器人。或許某一天,可以在家中使用已掌握了壽司匠人手藝的機器人做壽司」。
——目前還存在哪些技術課題?
「需要讓機器人加深對人類動作本身的理解,以及能夠忠實地再現從人體提取出來的動作的硬體。目前的機器人並不是以再現人類動作爲前提設計的,關節的數量等也與人體不同,但人類有多少關節就給機器人裝多少關節也是不現實的。重要的是找到與人類協作時的均衡點」。
關鍵是與人協調動作和確保全全
在製造領域,雖然IT(資訊科技)及機器人技術使得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但在護理及醫療、農業等依靠人手的行業中,人材不足的情況依然嚴峻。今後,機器人的用途也將擴大到這些領域。
在工廠使用的產業機器人只需要不斷重複已經決定好的動作,而機器人進入到護理等行業後,機器人需要象人一樣擁有靈活柔順的動作。因此,需要收集龐大的人關於感覺和動作的龐大資料,並根據需要應用人工智慧(AI)讓機器人再現動作。
面對即將到來的人類身邊有機器人,機器人與人統合工作的時代,制定確保全全的規則和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爲了儘可能減量機器人動作發生異常,除了要制定安全標準,還要考慮一旦發生事故時如何界定負責方,這些都亟待產官學聯合深入探討。
日文:高崎文、《日經產業新聞》、2022/9/26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