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慶應義塾大學南澤孝太教授正在開發共用身體感覺並相互提供技能和經驗的技術。該技術首先利用機器人和虛擬形象(分身)技術來擴展身體和認知的功能,使一個人可以同時操作多臺機器人。將來則在機器人的幫助下,實施將多人力量集於一身的技能融合。
殘障者使用多個虛擬分身來接待顧客
透過AI處理無意識部分,可以同時與兩個對手打桌球
南澤教授的目標是共用和活用無論是來自網路還是現實空間的經驗和技能。透過隊形變換虛擬分身技術,力爭創造一個任何人都可以不受身體和環境侷限參與社會的世界。
研究的一環是於今年5~6月在日本橋「分身機器人咖啡廳」進行的驗證試驗。店員是有殘障、外出困難、被稱爲「飛機長度」的人。透過屏幕上顯示的虛擬環境中的分身以及機器人來接待顧客。
「飛機長度」在家裏遠程同時操作多臺機器人。顧客進店後,分身會變爲入口附近的機器人去接待顧客。一對一的陪同服務,讓體驗的人感覺「就像到了日式旅館一樣」。
透過將無意識領域交給人工智慧(AI))處理,還實施了「一對多」功能。透過操縱兩個機械臂,成功實施了在兩張桌球桌上同時對抗兩個人。機器人操作者在 AI 的助攻下揮動球拍,球杆就會恰到好處地擊打桌球。南澤教授表示: 「這一連串的動作,有8~9成都可以依靠負責無意識部分的 AI來完成」。
研究團隊過去曾透過感測器和振動來傳遞觸覺,爲此曾製作出了能夠全身心感受舞者動作的背心。目的是讓每個人都可以親身體驗和掌握運動的「訣竅」以及專業人士的熟練經驗,並將其變成自己的技能。透過共用經驗以及親身體驗,進行主動學習。
該技術還着眼於經驗的融合。比如,2人使用3臺機械臂工作的系統,不同的比例分配兩個人的動作,反復嘗試最終實施控制3臺機械臂。這是多人操作多個分身的嘗試。
南澤教授解釋說: 「即使不擅長某項任務,也可期待透過接受擅長該任務的人的幫助,順利完成人物。例如,外科醫學家和感覺缺失師在手術現場合作使用同一個機器人作業,透過技能的融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潛力。
南澤教授的此項研究正透過内閣府的「登月型研究開發制度」,力爭2050年實際用於社會,用超越現實的虛擬分身來實施所有人的共創目標。
日文:前田悠太、《日經產業新聞》2023/10/18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