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調查】矢野經濟研究所:AI軟體技術推動市場變革,2033年與人同一空間工作的協作機器人全球出貨量將達到68萬臺

2024年09月18日 機械/機器人

矢野經濟研究所對全球協作機器人市場進行了調查,分析了主要國家的相關政策和支援階層、參與企業的動向以及未來前景,並於8月5日公佈了協作機器人全球出貨量預測(摘要:www.yano.co.jp/press-release/show/press_id/3591)。協作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的一種,是「在規定的協作工作空間内直接與人一起工作的機器人」。

title

本次調查物件爲以垂直度多關節型或水平多關節型機器人爲特徵的「操作型工業機器人(Manipulating industrial robots)」,屬於「具有三個或三個以上軸、在自動控制下運行、並具備可重新程式設計的多功能操作能力的機械」,並且符合機器人安全要求的國際標準「ISO 10218-1」、「ISO 10218-2」和「ISO TS 15066」。

目標市場包含的產品和服務軟體組括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垂直度多關節型機器人、水平多關節型機器人、SCARA機器人和機器人系統整合。

調查結果顯示,按製造商出貨量計算,2024年全球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92,496臺,較去年增長147.9%。

從各國的引進情況來看,在中國市場,各類協作機器人製造商正在加大對中小型企業的推廣力度,特別是面向汽車和電子行業中自動化尚未完全普及的企業。此外,在非製造業領域,咖啡廳咖啡師機器人、餐廳烹飪用機器人以及醫療和農業等應用領域的需求也在增加。

在歐洲市場,伴隨着電動車的普及,二次電池和電子元件的相關產量將增加,以過去依賴人工的重複性作業爲主,協作機器人正在加速引進。

此外,由於中美關係惡化,中國協作機器人製造商對美國市場的出口環境變得更加嚴峻,許多企業將目標市場從北美轉向歐洲,並加強了面向歐洲的銷售活動。

在美洲市場,因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加速上漲,尤其是在汽車行業,透過協作機器人等實施生產自動化的需求正在增加。此外,各協作機器人製造商正在以設備投資不斷擴大的汽車、二次電池和半導體行業爲中心加大銷售力度。

在非製造業領域,韓國製造商瞄準了餐飲業,正在加強烹飪用和咖啡師用的協作機器人系統的銷售。此外,在美國,與中國市場一樣,用於按摩的機器人也開始受到關注。

在日本市場,在製造業中引進自動化機器人的事例不斷增多。全球主要協作機器人製造商已進入日本市場,並致力於透過針對行業和用途量身定製雜異化產品規格和價格來擴大市場份額。

在韓國市場,除了造船業在擴大協作機器人的應用方面取得進展外,在國防工業的戰鬥機製造程序、電纜行業、智慧農業、醫院的外科應用、機場和咖啡廳等各種應用領域引進協作機器人的案例也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值得關注的主題是,AI軟體技術將成爲改變市場格局的關鍵力量。

近年來,隨着ICT和AI技術的結合,能夠在人類與協作機器人之間實施交互,並可應用於非典型工作環境的協作機器人的研發不斷取得進展。

此類研究包括物聯網(IoT,如感測器、資料收集)、無線/高速通訊(資料傳輸)、大資料/深度學習(數據分析)、無教控制、行為指導(教學)的高效化技術、大規模語言模式、數位孿生、模仿學習等。

透過這些研究和開發,協作機器人的程式設計和示教操作將變得更加先進且簡便。此外,同時作業精度也將得到提升,協作機器人的應用範圍預計會進一步擴大。

由此可見,正是這些使協作機器人功能更強大、精度更高的AI軟體技術,將引領協作機器人市場的變革。

展望未來,不僅是在製造業,非製造業中使用機器人進行自動化的需求也將日益凸顯。隨着AI和感測技術等的隊形變換,協作機器人將變得更加精確、高性能化、高功能化,其行業和應用領域也將繼續操作擴展。

預計到2033年,全球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基於製造商出貨量)將增至約681,000臺,是2024年(預估)的7.4倍。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