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超低軌道衛星 「燕」將開始低軌道運行

2019年04月04日 海洋宇宙
日本語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017年12月23日發射的超低軌道衛星技術試驗機「燕」(SLATS)已完成「軌道過渡階段」,4月2日起將進入「軌道維持階段」,將利用離子發動機保持飛行軌道。「燕」的目的是瞭解超低軌道區域使用衛星的可能性。

日本超低軌道衛星 「燕」將開始低軌道運行

「燕」的外觀

在之前的「軌道過渡階段」,利用大氣阻力及「燕」配備的氣體噴射氣流裝置,已經逐漸降低了衛星的軌道高度。在即將開始的「軌道維持階段」,首先將利用離子發動機使衛星分別在271.5km、250km、240km、230km、220km五種軌道高度飛行一定的時間。另外,最終階段的軌道高度為180km,由於這個高度大氣阻力較大,除離子發動機外,還將同時利用氣體噴射氣流來保持軌道高度。

日本超低軌道衛星 「燕」將開始低軌道運行

參考軌道運行概略圖

「燕」在4月2日至5月2日期間將降低到軌道高度271.5km,預定利用超低軌道的優勢,開展高解析度定點拍攝實驗,計劃每天拍攝東京都中心區。隨後將分階段降低高度,預定在2019年9月前後進入軌道維持飛行階段。飛行過程中將獲取超低軌道區域的大氣數據和原子氧數據,同時利用小型高解析度光學感測器進行拍攝實驗。

衛星的詳細資訊 http://www.satnavi.jaxa.jp/project/slats/

「燕」配備了以下3種設備:

1 小型高解析度光學感測器(SHIROP)

2 光學感測器(OPS)

3 原子氧監測系統(AMO)、原子氧通量感測器(AOFS)及材料劣化監測器(MDM)

其中的SHIROP是重19.4kg、直徑20cm的小型光學感測器,用來驗證通過超低軌道觀測拍攝解析度為1m以下的圖像技術。與2006年1月發射的軌道高度為692km的陸地觀測技術衛星「大地」(ALOS)配備的光學感測器(PRISM,直徑30cm,解析度為2.5m)相比,通過超低軌道觀測,即使衛星的直徑更小,也能實現1m以下解析度的高精細觀測。

下圖是2019年1月2日拍攝的圖像。

日本超低軌道衛星 「燕」將開始低軌道運行

新國立競技場

日本超低軌道衛星 「燕」將開始低軌道運行

迎賓館 赤坂離宮

※定點拍攝圖像將隨時在推特上公開。「JAXA Satellite Navigator」@satellite_jaxa

小型光學感測器(OPS)是重量為1.9kg、直徑為2cm的小型輕量廣域拍攝用光學感測器,可獲得空間解析度為30m級的色彩圖像。

日本超低軌道衛星 「燕」將開始低軌道運行

OPS在不同高度拍攝的圖像比較

文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日文發布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