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JAXA和東大,推算出火星表面褶皺狀結構集中形成於35億年前

2021年09月03日 海洋宇宙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開發研究員Trishit Ruj與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理學系研究科的副教授河合研志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名爲「環域分析撞擊坑計數」(BCC)的先進測年法,推算出了火星表層的褶皺狀地質結構「皺脊」的形成年代。

title

環域分析撞擊坑計數(BCC)是由撞擊坑年代學(Crater Age)隊形變換而來的測年法。可以確定以往的撞擊坑年代學難以確定的線狀和曲線地形的形成年代(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理學系研究科理學部供圖)

研究人員此前一直嘗試根據火星地表遺留的地質學證據來了解火星的熱演化進程,但可以利用的方法和資料有限,只能瞭解有限的地區和年代的熱演化情況。

研究團隊此次着眼於整個火星上都存在的皺脊地形。皺脊被認爲是火山活動停止後隨着地殼發生的收縮和應變而出現的地質結果,爲了解火山活動的停止時期、即火星内部的冷卻時期提供了線索。

title

皺脊,月球和火星上的褶皺狀線狀結構。被認爲是由於火山活動等噴出的溶岩而形成的(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理學系研究科理學部供圖)

近年來,研究團隊對太空船拍攝的高解析度影像進行全火星範圍的分析發現,根據火星的撞擊坑年代學,火星的皺脊大多形成於25~38億年前,在35.5億~35.9億年前最爲集中。考慮到周圍的火山活動年代,這個結果表明,大約37億年前火星内部開始冷卻,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已經停止。

今後有望以該研究爲基礎,推進關於火星内部的熱演化的進一步研究,並幫助我們瞭解火星是何時以及如何開始走向與地球不同的演化進程的。

河合副教授表示:「37億年前的火星不僅火山活動非常活躍,其他地質運動也很激烈。瞭解火星的熱演化史,對闡明它在大小和其他軌道元素與地球相對比較接近,也將爲了解地球的熱演化提供重要線索。」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