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千葉大學等利用超算再現大規模精密「模擬宇宙」,有助於闡明天體的形成過程

2021年10月18日 海洋宇宙

日本千葉大學等利用超級計算機,成功地以數據方式大規模和高精度地模擬再現了巨大的宇宙太空。通過採用約2.1萬億個粒子(全球最大規模)表現宇宙中廣泛分佈的神秘物質「暗物質」,提高了模擬的解析度。模擬資料已廣泛公開,有助於闡明宇宙和銀河的形成過程。

研究團隊此次利用了日本國立天文臺於2018年投入使用的超級計算機「Aterui 2」。相關數據從2020年開始已在網上公開,目前至少有10個左右的研究團隊正在利用。

title

利用的超級計算機「Aterui 2」(圖片由日本國立天文臺提供)

據說暗物質約佔宇宙中存在物質的80%。研究認為,宇宙誕生後,受重力的影響,暗物質大量聚集的場所形成了天體和銀河。

千葉大學的石山智明副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實施了仿真實驗,利用大量粒子表示暗物質併計算了重力的影響,從而再現了宇宙結構。

模擬再現的宇宙被命名為「Uchuu」(日語中「宇宙」的讀音),單側長度達96億光年。可以再現至尺寸約為普通銀河1萬~1千分之1的小型暗黑「矮銀河」。此前也有表示暗物質的粒子數量的同等模擬資料,但如何兼顧空間大小和精確性一直是有待解決的課題。

title

用2萬多億個粒子表示佔據宇宙約80%的「暗物質」(圖片由千葉大學石山副教授提供)

如果要闡明宇宙及構成宇宙的銀河和天體的結構及形成過程,除了使用望遠鏡等進行直接觀測外,通過模擬進行理論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千葉大學石山副教授介紹說,「很難持續追蹤觀測一個天體的演化,而通過模擬則可以追蹤演化的過程」。

此次再現的宇宙模擬資料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從大約15年前開始廣泛使用的數據相比,此次的天體數量約為後者的100倍,精度約為後者的10倍,有助於開展更廣泛的宇宙理論研究。

模擬的數據量高達3PB(1PB為1000萬億Byte),但專門針對暗物質資訊的基礎數據被壓縮為約100TB(1TB為1萬億Byte)公開。客戶可以提取自己所需的資訊。如果是分割的數據,可以從數GB(1GB為10億Byte)的數據中下載。

今後打算結合位於美國夏威夷的「昴星團望遠鏡」的觀測結果,建立更詳細的宇宙數據。

美國宇航局(NASA)計劃2021年内發射名為「詹姆斯·韋伯」的新型太空望遠鏡。為了揭開宇宙的奧秘,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提高觀測和計算水平。

日文:松添亮甫、《日經產業新聞》,2021/10/04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