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民企宇宙火箭面臨安全營運考驗,美中歐連續發射失敗

2023年02月13日 海洋宇宙

新型宇宙火箭發射失敗的情況近來接連發生。2022年12月~2023年1月的大約在1個月内,美國、中國、歐洲的火箭就有4次未能發射成功。看好人造人造衛星需求增加,民企加入到低成本火箭的開發中。日本近期也計劃發射火箭,其中最大的考驗是如何做到兼顧發射成功率和低成本,以及擁有迅速克服困難的能力。

title

美國維珍軌道公司計劃將大分機場作爲飛機發射人造人造衛星業務的基地

「史上首次,從英國本土將人造人造衛星送上宇宙軌道」。1月上旬,喊出這個口號的美國維珍軌道公司的小型火箭「LauncherOne」最終以發射失敗告終。

這是該公司的第6次發射。第1次發射失敗後的第2~5次連續4次發射成功。作爲初創企業開發的宇宙火箭,LauncherOne的發射成績在世界上也算是領先其他公司的。

LauncherOne的特徵是在空中飛行的改裝飛機上發射,其優點是能將已有的機場靈活用於宇宙業務。此次發射地點是在沒有人造衛星發射業績的英國「康沃爾宇宙港」,政府也參與了機場的改修。維珍軌道公司還計劃將日本大分機場也作爲宇宙港,但由此此次英國的發射失敗,原定於2023年實施的計劃也開始變得不確定了。

美國ABL Space Systems也在1月首次發射了「RS1」火箭,結果失敗。兩家公司的火箭全長均爲20米,與日本主力火箭H2A(全長53米)等各國使用的50米以上的引擎體相比,屬於小型火箭。

這種小型火箭的發射能力雖然尚低,但近年來作爲以低成本運輸人造人造衛星的手段,吸引了多家企業的踊躍參與。這也是由於電子設備性能的提高,火箭搭載的人造人造衛星得以小型化的結果。美國將這種小型火箭視爲「本家」,但無奈接連發射失敗。

一連串的發射失敗是從2022年末開始的。中國新興企業藍箭航太於2022年12月首次發射的「朱雀2號」也告失敗。

不僅僅是初創企業,長期負責歐洲人造衛星發射的法國Arianespace也在2022年12月第二次發射「Vega C」時遭遇失敗。「Vega C」是與大型「Ariane 5」一起使用的「Vega」的後續機型,在2022年夏剛完成首次宇宙飛行。

日本也有發射民企新型火箭的計劃。佳能電子等出資的Space One(東京港區)將於2月末發射「KAIROS」首號機。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北海道大樹町)也會繼目前的「MOMO」後繼續操作開發,以實施「ZERO」搭載人造衛星的首次飛行。

title

宇宙火箭發射失敗多發於首次發射10次以内缺乏經驗的階段。而近1個月來,全球接連出現的4次發射失敗,都出現在火箭準備開始投入穩定運行的時期。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查明一系列失敗的終極因數,儘早進行下一次發射。

維珍軌道公司執行長(CEO)丹•哈特對本次發射失敗表示:「我們會調查並因應失敗的根本終極因數,爲重新發射全力以赴。」ABL公司也表示:「在(失敗終極因數)調查結束後,會計劃恢復發射。」

新型火箭的發射失敗並不罕見。但另一方面,在世界商業用火箭中,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率領的Space X的「獵鷹9號」,以每週一次的頻率成功發射,逐漸呈現出該公司「一強獨大」的局面。

Space X在開發初期也多次失敗過,但經過堅持不懈地改善,終將事業推入了正軌。吸取失敗的經驗,迅速重振旗鼓是生存的關鍵。

日文:松添亮甫、《日經產業新聞》、2023/1/25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