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專訪Axelspace代表中村友哉:小型衛星的未來

2023年11月10日 海洋宇宙

隨著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衛星通信網路「Starlink(星鏈)」的興起,利用小型衛星的商務活動備受關注。未來日本要開拓這一領域的關鍵點有哪些?對此,本報採訪了於2008年成立的衛星初創公司的先驅——Axelspace(東京中央區)公司的代表中村友哉。

title

Axelspace代表中村友哉

——您如何看待當前衛星商務的發展趨勢?

「多顆小型衛星作為一個整體統合運行的‘衛星星座’概念習得理解,客戶的期望也在不斷提高。然而,以往的衛星幾乎都是單顆生產。而宣佈在客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傳統的開發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及時供應衛星的需求。」

「未來的關鍵在於如何高效地提供符合客戶要求的衛星。過去需要人工完成的分析和設計工作必須通過數字化轉型(DX)來實現自動化。需要建立一種並行製造多種類型衛星的方法,就像製造無人航空載具一樣。我公司正在開發能提高衛星項目整體效率的軟體,目標是以一年為目標能給出所開發軟體的整體概況。」

——應該如何構建衛星的量產體系?

「對於以星鏈為代表的低軌道通信而言,隻需製造數千顆完全相同的衛星即可。而就觀測衛星而言,連接衛星的數量最多幾十顆就足夠了。客戶的需求不是恆定的,每年都在變化。關鍵是具備一個能夠接受這些條件的體系。」

「我公司正在與製造、採購、運輸和數據協作基礎的多家企業合作,利用製造企業的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的技術與經驗,建立量產體系。我們希望在現有工廠中建造衛星生產單元,而不是建造新的專用工廠,並了在沒有需求時關閉生產單元。如果能夠建立這樣的系統,今後還有望通過向海外提供賦權,成為收益來源。」

——就國家整體而言哪些措施較為重要?

「截止目前,各公司都在開發自己的小型衛星技術。然而,單個公司所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配備照相機的光學衛星和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日本應該將這些技術聯繫起來,創造新的價值。目前正處於政府、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和企業共同開始討論摸索如何推進這項工作的階段。」

「建立向客戶提供衛星數據的服務也很重要。全球範圍内衛星數據平台仍處於發展階段。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易於客戶使用的系統,而不僅僅是提供數據。」

title

Axelspace開發的光學小型觀測衛星

國家項目及新產業的試金石

對人造衛星的需求正在擴大。根據日本内閣府的數據,2022年發射入軌的人造衛星數量達2,368顆,比上一年增加31%,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其中商業衛星佔近90%。

即使地面通信基礎設施遭到破壞,衛星星座也能提供網際網路環境,並能在發生大規模災害時快速掌握受災情況。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構建衛星網路也至關重要。

日本政府主導的經濟安全保障重要技術培養計劃(K計劃)是發展衛星服務的一個試金石。在此框架内,計劃進行使用衛星的光通信等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包括Axelspace在内的企業將參與其中。今後的關注點在於能否利用各參與方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創造出新的產業。

日文:川原聰史、《日經產業新聞》、2023/10/23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