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iSpace公司將在日本開發一種能向月球表面運送超過100公斤貨物的着陸器。其中的部分開發費用將利用政府爲太空初創企業提供的資金支援新制度。由此,與先期在美國建立的開發基地一道,iSpace構築了日美雙開發體制,目標是確立太空運輸服務。
「我們將透過月球登陸器引領世界」,iSpace執行長(CEO)袴田武史在10月下旬的線上新聞發佈會上如此表示。
iSpace公司近日入選了爲初創企業提供支援的中小企業技術革新制度(日本版SBIR)。 該制度在太空領域包括4個主題:「月球登陸器」、「人造衛星」、「火箭」和「太空垃圾」,本次共有16家公司入選。其中,對iSpace的補助金上限爲120億日元,爲現階段金額最高的。
iSpace CEO袴田(中)在入選日本版SBIR後舉行新聞發佈會
今後iSpace將逐漸完善新型機的細部設計。儘管開發費用並未公開,但其中一部分將由此次獲得的補助金給付。目標是在2027年左右實施月球發射及運行。
計劃2024年4月在月球登陸的着陸器模式(東京都江東區)
目前,iSpace的美國基地正在開發能夠運載300公斤的着陸器,計劃於2026年發射升空。未來,計劃使用2種類型的着陸器將客戶委託的探測車等運送到月球。
袴田CEO強調道:「日美雙體制將成爲(業務隊形變換的)重要軸心」。美國的月球登陸器將以美國航空太空局(NASA)爲客戶,根據NASA要求的規格進行設計。
另一方面,以日本爲中心進行開發的着陸器旨在佔領美國以外的市場。由於iSpace的競爭對手Astrobotic和Intuitive Machines公司均爲美國的新興企業,因此該公司此舉的意圖在於迅速抓住美國以外的需求。
2023年4月,iSpace首次嘗試月面着陸,但以失敗告終。當時的着陸器運載量約爲10公斤,但據該公司稱,這種規模是無法盈利的。
iSpace公司2023年財年的合併業績的最終盈虧爲45億日元赤字(上一財年爲赤字113億日元)。2020年代後半期新型着陸器的運行對於建立運輸業務至關重要,但在此之前,如何保障資金是一大課題。
有研究表明,月球可能存在水資源,所以作爲人類未來進軍火星等的中轉站而備受關注。據諮詢巨頭普華永道(PwC)預計,2020年〜2040年全球月球運輸市場總額最高將達到1020億美元(約15萬億日元)。
除了商業前景之外,從國家安全保障的角度出發,日本政府也在發力培育太空產業。除了日本版SBIR之外,還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設立了「宇宙戰略基金」,將在10年内爲企業和大學提供總額1萬億日元的資金支援。
日文:川原聰史、《日經產業新聞》、2023/11/20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