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立天文臺等研究機構提出了一種理論,認爲生命必需的元素磷是在新星爆炸中形成的。新星爆炸發生在恆星演化的最終階段,即白矮星的表面。此前,人們認爲磷是在質量較大的恆星迎來壽命終結時的超新星爆炸中生成的。
磷元素可能是由恆星表面爆炸產生的(示意圖,供圖:國立天文臺)
然而,與整個銀河系中磷的總量相比,超新星爆炸的產生的磷較少,爲此有學者指出這種現象應該是受到其他天體的影響所致。研究團隊透過再現元素量變化的模式進行分析後發現,當質量爲太陽的7到8倍的恆星發生新星爆炸時,可以較好地解釋銀河系内磷的總量及其變化。地球在46億年前形成時,磷的含量比現在更多,這一條件可能爲生命的誕生提供了適宜的環境。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2024/6/10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論文:Phosphorus Enhancement by ONe Novae in the Galaxy
DOI:10.3847/2041-8213/ad3f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