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等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會僞裝成海蛞蝓的新品種多毛類(Ragworm)。發現地點爲三重縣、和歌山縣和越南海域。雖然這種多毛類與珊瑚同類的「海雞冠(Gorgonian coral)」共生,但其並沒有利於隱藏於周邊環境中的花紋,反而擁有明顯的顏色和形狀。研究人員推測這種多毛類可能是透過模仿同一海域有毒的赤蓑海蛞蝓(學名Aeolidiella takanosimensis),來保存自己免受外敵的相害作用。今後,研究團隊將繼續操作研究其生態和擬態的詳細終極因數。
左邊爲本次發現的新品種多毛類。右邊爲海蛞蝓(供圖:名古屋大學)
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理學研究科附屬臨海實驗所的自見直人講師(無脊椎動物系統分類學)及其研究團隊一直在研究生活在珊瑚中的多毛類。此次,他們從三重縣鳥羽市菅島的漁民那裏獲悉「在軟珊瑚上附着有類似海蛞蝓的生物」,並獲得了生物樣本。在和歌山飽和地下水的潛水人員也發現了類似生物。另外,馬來西亞、俄羅斯、法國的聯合研究團隊在越南海域飽和地下水時也報告發現了這種生物。據悉,被發現的個體都在水深20~40米的溫帶海域。
由於在和歌山縣和三重縣的個體可以製成標本,研究團隊使用了其中兩隻研究。此外,潛水人員在和歌山海域應答到棲息着大量新品種多毛類。
研究人員最初認爲這些生物是海蛞蝓,並進行了採集,但自見講師認爲它們屬於「多毛類」生物。經過各自的研究,最終應答這些生物爲多毛類的一種。由於這種多毛類與採集地附近的赤蓑海蛞蝓非常相似,自見講師決定進一步研究其擬態行為。
赤蓑海蛞蝓在其大觸手儲存有毒素,此次發現的生物也有類似的大觸手。這些觸手大大小小交替排列,末端爲白色,越往裏顏色越深,這一點上也與赤蓑海蛞蝓很相似。此外,這種生物的腿毛藏在活體內,外觀上與赤蓑海蛞蝓非常相像。
海蛞蝓是軟體動物,代表物種包括花枝、章魚和貝介類。而多毛類屬環節動物,與蚯蚓和水蛭等同屬一類,但它們的足部長有毛,因此被稱爲多毛類。此次發現的像海蛞蝓的生物,與已知的多毛類具有不同的特徵,因此自見講師們判斷其爲新品種多毛類。而且,因爲像「化妝」了一樣漂亮,並具有「化生」(變身)的能力,研究團隊爲其命名爲「ケショウシリス」(化妝多毛類)。「シリス」(Syllis)是裂蟲科多毛類的統稱。
與海雞冠共生的新品種多毛類。位於海雞冠的中心部位(供圖:DIVE KOOZA上田直史,黃色圓圈由編輯部插入)
自見講師等決定應答該新品種多毛類究竟是什麼樣的擬態。對有毒生物的擬態分爲貝茨型擬態和繆勒型擬態兩種。貝茨型是明明自己沒有毒卻僞裝成有毒的擬態。繆勒型是有毒生物之間演化成相似圖案的擬態。這些擬態在環節動物中被認爲是比較少見的。
研究人員對與赤蓑海蛞蝓的有毒部分類似的「背觸手」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無毒。然而,現有新品種多毛類的標本只有兩隻,尚無法最終斷定其是否無毒。
自見講師表示:「如果將來能發現更多個體,就能準確掌握是否有毒性。我們將研究(貝茨型和穆勒型)哪個類型會使其成功擬態,以及它爲什麼會僞裝成有毒的赤蓑海蛞蝓,深入探討其演化程序,並揭示其生態特徵。」
本研究得到了昭和聖德紀念財團、日本學術振興會的科研經費資助專案的支援。研究成果已刊登在7月29日的英國科學雜誌《科學報告》上,並於同月25日由名古屋大學公佈。
日文:JST Science Portal 編輯部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論文: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nudibranch-mimicking Syllidae (Annelida, Polychaeta)
DOI: 10.1038/s41598-024-66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