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初創企業ispace(位於東京)宣佈將於12月發射第二架「Hakuto-R」月表探測着陸器。2023年4月,第一架着陸器發射後即將着陸時,因高度識別錯誤撞向月球,此次將再次挑戰月表着陸。該公司的負責人向媒體公開了處於最終測試階段的飛行器引擎體,並自信地表示:「認真處理了問題,不遺餘力地進行了改進。」
向媒體公開的「RESILIENCE」(攝於茨城縣築波市)
第二架着陸器被命名爲「RESILIENCE」( 意爲恢復力)。展開支架時高度約爲2.5米。外觀和第一架相似,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側面搭載了名爲「TENACIOUS」(意爲頑強)的微型探測車。還搭載了包括月球用水電解裝置和人氣機器人動畫圖案合金板等6件來自國内外企業和大學的設備和物品。
「TENACIOUS」由該公司的歐洲法人開發,計劃採集月球表面的沙土,公司會以月球資源交易的方式,將其所有權轉讓給美國國家航空太空局(NASA)。
飛行器計劃搭乘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發射升空,耗時4~5個月後抵達月球表面。着陸地點定在「冰海」中心附近的北緯60.5度,西經4.6度。
2023年4月,該公司第一架着陸器曾嘗試登月,這是日本首次、也是全球民營企業的首次登月,但以失敗告終。失敗終極因數是在降落程序中對高度的推算值與實際測量值差距過大,引擎體軟體將較爲準確的測量值判斷爲異常並駁回。此外,因事前更改了着陸地點,對航線地形的分析不充分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記者招待會上ispace公司CTO氏家(左)、CEO袴田(右)做計劃說明(攝於茨城縣築波市)
基於上述失敗的經驗,在保持「RESILIENCE」 着陸控制軟體基本不變的基礎上,透過反復類比飛行路徑,詳細評估了可能發生的情況。ispace對引擎體進行了調整,以因應可能出現的影響。該公司首席技術官(CTO)氏家亮在12日的發佈會上表示:「雖然沒有進行大的改動,但對許多細節進行了更精細化的改進。」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SLIM」在今年1月實施了日本首次登月,美國Intuitive Machines(直覺機器)公司的「Nova-C(又稱Odysseus,奧德修斯)」在2月實施了民營企業的首次登月,雖然兩個引擎體都出現了傾倒的情況,但仍完成了任務。
ispace的執行長(CEO)袴田武史表示:「(透過第一架着陸器)我們能夠控制飛行器能順利完成深空航行,直到着陸前的最後階段,證明了技術的可靠性。雖然如果能夠成爲第一個實施月球登陸的民間公司很榮耀,但這並非全部。重要的是我們位於第一梯隊,並且不會落後兩年或三年。我們要確保透過Resilience實施着陸,目標是多次往返月球。」
該公司以探測月球上可能存在的水資源並將其用於開發爲目標,長期事業目標是透過利用這些資源構建太空基礎設施,實施太空經濟圈的願景。
「RESILIENCE」側面搭載的小型探測車「TENACIOUS」 (左)。 「TENACIOUS」模式(右)(攝於茨城縣築波市)
日文:JST Science Portal 編輯部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