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複發腫瘤的治療原則是實施全身化療,但在肺轉移中,對原發竈實施根治性治療後發生的孤立性肺轉移,則被認為採用外科切除術更有助於改善預後,因此一直以來實施了很多轉移竈切除術。結果證明,即使是轉移瘤,也存在局部療法有效的病症。治療方法因治療臟器的數量或者全身的轉移數量等而異,少數轉移稱為寡轉移,雖然屬於轉移腫瘤,但已被認為是一種有望利用局部療法改善全身預後的病症。最近10年,隨著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出現,利用其低侵襲性的特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目前的效果
肺轉移的2年總生存率(OS)達到71%,未發生G3以上的肺部不良反應,在34例大腸癌肺轉移報告中,2年OS為65%,未發生G3以上的肺部不良反應。肺癌的肺轉移和其他轉移性肺腫瘤整體的成績,或者利用定向X射線的正常劑量難以控制的大腸癌轉移均以低毒性實現了高度局部控制。
關於淋巴結轉移,實施重粒子線治療後的2年局部控制率、總生存率和無複發生存率分別為85%、62%和34%。出現1例3級周圍神經病變變,但未發現其他嚴重不良反應。少數淋巴結轉移(3個以下)與無複發生存率相關,30mm以下的淋巴結、少數淋巴結轉移和無複發時間(從原發竈治療到複發的時間超過12個月)與總生存時間相關。
關於肺轉移的分析基本已經結束,3年局部控制率為78.4%,3年生存率為70.1%。未出現G2以上的放射性肺炎。另外,局部療法的不良反應不會妨礙化療的實施和繼續,從這一點來看,需要化療的病例也可以作為重粒子線的治療對象,因為重粒子線治療發生嚴重脫靶,損害器官的頻率較低。
文: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醫院呼吸器腫瘤科長 山本 直敬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