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組成的國際聯合研究小組,查明瞭具有抗癌作用的植物性翻譯抑制劑「Rocaglamide A」的分子作用機制。目前,Rocaglamide A作為有效的抗癌藥,其相關研究正在積極推進之中,利用本次研究成果,將有望實現更加有效的抗癌藥設計。

圖:Rocaglamide A與eIF4A的共晶結構,以及樹蘭eIF4A的點突變
源自植物「樹蘭」的小分子化合物Rocaglamide A,為作為靶向的翻譯起始因子「eIF4A」賦予了新的RNA序列獨特性,使之變成與腺嘌呤(A)和鳥嘌呤(G)鹼基的連續RNA特異結合的蛋白質,由此能選擇性地抑制翻譯,這被認為是Rocaglamide A具備抗癌作用的原因,但此前完全不清楚其作用分子機制。
此次,國際聯合研發小組查明瞭包含Rocaglamide A、人源eIF4A、具備A和G連續序列的RNA以及ATP類似物4種分子在内的復合體的晶體結構,發現Rocaglamide A在與eIF4A結合的同時,還直接與RNA結合,對鹼基序列進行了區分。另外,研究還新確定了樹蘭的eIF4A基因,同時發現在樹蘭eIF4A中,為避免與Rocaglamide A結合,結合位置發生了突變。從演化上來說,這表明植物在形成有用化合物的同時獲得了自我保護機制。
研究成果預定發布在美國科學雜誌《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的2月21日號刊上,在此之前已於12月28日率先發布在網路版上。
文:JST 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