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培養人體細胞來製作各種器官的研究正在順利展開。不過,距離全面投入實用化還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透過培養細胞製作具有立體構造的組織。日本Cyfuse公司(代表董事秋枝靜香)挑戰了一項新技術,即利用細胞用3D列印機,使用患者的細胞製作擁有血管的立體組織。
希望能降低患者的風險,在不使用支架的情況下實施立體構造
再生醫療的目標是,人工培養出無法自然再生(治愈)的細胞、組織和器官,並恢復其功能。現在已經透過審批的再生醫療產品有,人(自體)骨髓源性間充質幹細胞:在體外培養和繁殖從患者活體內採集的骨髓液中的間充質幹細胞,然後再植入患者活體內;人(自體)表皮源性細胞膜片:膜片狀培養細胞。繼液狀和膜片狀之後,另外還有一種備受期待的再生醫療產品,這就是擁有立體構造的組織。
Cyfuse製作的立體組織之一是血管。對於實施立體構造的意義,秋枝說:「一些患者因爲腎病等每週要多次進行血液透析,爲了減輕自身血管的負擔,有患者在活體內植入了用樹脂等製作的人工血管。但活體內植入異物後,患者要面對排斥反應和傳染病的風險。而採用來自自體細胞製作的血管就有望解決這個問題。」
爲了實施立體構造,此前也開發過多種技術,但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需要使用動物源性材料作爲支撐細胞的支架;氧氣和營養無法抵達使用模具堆疊的細胞,導致内側細胞壞死等。而Cyfuse開發的生物3D列印機解決了這些問題,作爲能100%使用細胞製作任意立體構造的劃時代方法,受到了廣泛關注。
在劍山上堆砌細胞造型,利用3D列印機實施自動化
利用Cyfuse創始人兼佐賀大學醫學部教授中山功一開發的「劍山法」(注:劍山是插花藝術中用於將花固定在容器中的針狀底座),可以在不使用支架和模具的情況下實施立體造型。如果在特定的培養皿中培養相同種類細胞,細胞就收歛集成塊。透過將該細胞塊堆積在設置成劍山狀的細針上,就可以製作所需的形狀(圖1)。然後使製作出來的立體構造在劍山上成熟,細胞之間相互融合,即使取下劍山也能保持立體構造。另外,由於堆疊的細胞之間有適當的縫隙,培養液和氧氣能抵達内部,細胞可以存活下來。
■圖1:採用「劍山法」可以用細胞製作立體構造。
最初是透過手工作業在劍山上一個一個層疊細胞塊,花費幾十個小時來製作立體構造是常態,後來在日本政府和澀谷工業等企業的支援下,成功實施了自動化。不過,開發之路並不順利。Cyfuse公司研發部經理國富芳博介紹了開發程序中的艱辛,他說:「由於是新技術,消耗品和實驗中使用的器具在市場上買不到。要麼透過反複試錯自己製作,要麼定製,總之非常不容易,不過很有價值。」
最困難的是「針」的開發。爲了製作粗細度不傷害細胞塊,強度又能滿足反復使用需求的細針,先後與十幾家企業進行了交流。目前正根據用途開發不同形狀和長度的劍山(圖2)。
■圖2:根據用途開發了不同形狀的劍山。上面是利用細胞製作的立體構造。
利用公司自己開發的生物3D列印機製作立體組織,並且已經把用細胞製作的血管移植到了豬的身上,證實了這種立體組織具備高存活率和組織再生能力。另外研究還發現,在普通的人工血液管中,血管上形成的孔不會自然閉合,但利用細胞製作的血管只需用手指按壓一下就可以止血。
秋枝強調說:「使用患者自身的細胞進行培養的話,不用擔心排斥反應。我們想爲患者提供能放心使用的高品質產品,因此正在嚴格檢驗強度和耐久性。作爲新的冶癒選擇,期待我們的產品能爲那些飽受疾病和傷痛困擾的患者帶來希望。」
關鍵是將細胞串成串,更快地自由層疊
新開發的生物3D列印機「Regenova」透過一個一個將細胞塊運送至劍山的目標位置,並反復重複這一動作來一層一層進行堆疊。
由於使用的是尺寸均勻的細胞塊,因此能製作出精密的立體構造(圖3)。
這款3D列印機能使用各種細胞進行列印,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研究人員提出,希望可以降低設置空間和成本方面的門檻,能夠更加便利地利用。因此,Cyfuse公司新開發了「S-PIKE」。該產品進一步實施了小型化,可以收納在很多實驗室都有的通風櫃内,而且提高了層疊自由度。S-PIKE定位爲能輕鬆導入的入門款,設想讓研究人員根據研發所處的階段,與Regenova區分使用。
圖3:使用專用軟,還能自由製作複雜的形狀。照片中是示範時製作的字母「JST」。
Cyfuse公司系統開發部經理岸井保人自信地說:「由於研究人員的需求各不相同,我們對產品進行了改良,能夠更加快速、更加自由地使用。可透過行程細針連續拾取培養液中的細胞塊,將細胞塊在針上串成串之後插到臺座上。細胞塊的尺寸比預定的尺寸過小或者過大時,可以透過調整針的隔膜來因應。」
岸井介紹說,插針的臺座使用特殊硅材料製作,材料太軟的話,針會倒下,太硬的話針又插不進去,因此在選擇材料和調整厚度上頗費了一番工夫。
秋枝充滿自信地表示:「使用Regenova和S-PIKE,可以幫助很多研究人員催生出新的想法和技術種。期待生物3D列印機的普及能加速推進再生醫療研究。爲了那些正在等候的患者,我們將與研究人員和企業積極合作,儘量縮短研發週期。」
透過細胞創造希望,從新藥開發到冶癒提供廣泛支援
人工血液管預定年内開始實施臨牀試驗,軟骨目前已經開始進行臨牀試驗,神經再生等各種專案也在進行中。從原理上來說,利用Cyfuse的生物3D列印機還能製作消化器官和循環器官等,受到了廣泛關注。
不過,由於再生組織的實用化需要進行臨牀試驗等,因此屬於稍長期的目標。但作爲新藥開發支援工具使用的立體細胞則有望在短期内投入實用。研究發現,評價藥物的候選材料對細胞的影響時,如果細胞擁有立體構造,會顯示出更接近生物體的反應。Cyfuse正在推進把利用肝臟細胞製作的迷你肝臟用於毒性評價等的研究。如果能提高候選材料的安全性試驗法精度,還有助於降低新藥的開發成本及縮短開發時間。
生物領域的初創企業一般很難取得成功,在這種情況下,Cyfuse明年將迎來創業10週年。秋枝說,「這是一點一滴地穩步積累技術所取得的成果」。公司名稱Cyfuse取自有細胞之意的「Cyto」及融合的英文「fusion」,其中包含着透過融合生物學與工學來實施技術創新的願望。正如公司名稱所包含的意思一樣,不同背景的員工走到一起,開發出了創新技術。大家共同擁有一個強烈的願望,就是「透過細胞實施新型醫療,爲患者創造希望」,Cyfuse將帶着這個願望向下一個10年繼續操作前進。(日文發佈全文)
文:秋枝靜香 Cyfuse代表董事
出處:JSTnews 2019年5月號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