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開發新型核酸藥物,向根治巴金森氏症邁進一大步

2019年05月29日 生物醫藥
日本語

日本大阪大學與東京醫科齒科大學通過共同研究,新開發了可抑制遺傳性巴金森氏症的致病蛋白α-突觸核蛋白積累的核酸藥物,並在動物模型上證明能改善巴金森氏症的症狀。此次開發的核酸藥物在體內的穩定性較高,通過與α-突觸核蛋白基因獨特性結合併分解來抑制蛋白質的積累(圖1)。

日本開發新型核酸藥物,向根治巴金森氏症邁進一大步

圖1:新開發的核酸藥物
使α-突觸核蛋白基因片段化,抑制蛋白質合成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全球大約有1千萬名患者,據統計,日本每1000人中就有1~1.5人罹患此病,6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達1/100。目前雖然有多巴胺製劑等能夠改善巴金森氏症症狀的藥物,但並沒有能抑制病情發展的根本性治療方法。病情嚴重的患者會出現癱瘓等症狀,已經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全球都對開發抑制巴金森氏症病情發展的治療方法充滿期待。

大約90%的巴金森氏症為散發性巴金森氏症,另外10%為遺傳性巴金森氏症。遺傳性巴金森氏症之一為PARK4,患者體內的突觸核蛋白基因存在重複現象。過度產生的α-突觸核蛋白的積累和聚集被認為是巴金森氏症的致病原因(圖2)。研究小組此次開發了以遺傳性巴金森氏症的致病基因——α-突觸核蛋白基因為靶向的核酸藥物,目的是抑制α-突觸核蛋白積累。

日本開發新型核酸藥物,向根治巴金森氏症邁進一大步

圖2:散發性巴金森氏症與遺傳性巴金森氏症
二者都是因為α-突觸核蛋白在神經細胞內積累而發病和惡化的

此次,研究小組為抑制巴金森氏症的致病蛋白——α-突觸核蛋白積累,開發了抑制α-突觸核蛋白的蛋白質合成的核酸藥物。正常情況下,核酸在細胞外會快速分解,但此次開發的核酸藥物通過對核酸進行人工修飾,實現了體內穩定性。研究小組利用巴金森氏症模型小鼠調查了該藥的有效性,確認能抑制α-突觸核蛋白積累,可以改善巴金森氏症模型小鼠本來存在的行動障礙。

目前還沒有確立能延緩巴金森氏症發病和惡化的根本性治療方法,利用此次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有望實現劃時代的巴金森氏症治療方法。

相關論文已於5月21日發表在英國科學雜誌《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日文發布全文

文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