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時血糖值一直正常,所以不用擔心自己會患糖尿病」——以年輕人爲中心,大部分公司白領可能都有這種想法。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資料顯示,20~30多歲的人羣中,「強烈懷疑自己患糖尿病的人」的比例在男性中不到5%,在女性中甚至不到1%(包括進行過冶癒的人)。
本圖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17年國民健康及營養調查結果概要」製作
不過,研究糖尿病的向哩副教授(立命館大學)提醒說:「即使是體檢時血糖值正常的人,也可能出現血糖值在餐後短時間内急劇升高的‘血糖驟升(Spike)’現象。」血糖驟升是一種很嚴重的現象,研究指出,不僅是糖尿病,這種現象還會增加患心肌梗塞和癡呆症的風險。
難以透過體檢和自覺病徵發現
糖尿病是因爲活體內負責降低血糖值的激素——胰島素不能正常工作,從而導致無法順利調節血糖值的疾病。
健康人的血糖值在餐後約30分鐘達到峰值,約2小時後恢復到穩定狀態。而糖尿病患者即使不是在餐後,血糖值也比較高。由於血糖值持續高值,因此可以透過體檢檢查出來。
那麼,血糖驟升又是怎樣一種情況呢?
向哩副教授介紹說:「餐後血糖值達到140mg/dl以上的話即可視爲血糖驟升。這個數值比正常人高出很多,但經過1~2個小時後會恢復到穩定狀態,這一點與正常人相同。由於血糖值僅在餐後升高,所以空腹接接受者檢時無法發現。而且也沒有明顯的自覺病徵,因此很難自己判斷是否存在血糖驟升的情況。」
雖然藥妝店等有尿糖試紙銷售,但尿糖要在高血糖狀態長期持續後才會出現,因此即使是糖尿病患者,也只有患病時間較長的人才會出現尿糖。所以血糖驟升現象無法用試紙檢測到尿糖。
看似跟血糖值無關的疾病的患病風險也可能升高,比如癌症和癡呆症
如上所述,血糖驟升不僅難以發現,而且被指出會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的風險。
據向哩副教授介紹:「血糖值急劇升高後,會一下分泌大量胰島素,導致作爲分泌源的胰臟β細胞被過度利用。研究認爲,反復重複這一程序會造成β細胞功能下降,因此容易患糖尿病。不過,詳細的因果關係尚未得到證明,包括我在内,各國的研究人員正在努力研究。」
關於血糖驟升與心肌梗塞和癡呆症等其他疾病之間的關係,目前也存在很多不明確的部分。不過,關於癡呆症,有報告顯示,被認爲是阿爾茨海默型癡呆症致病物質的β-澱粉樣蛋白會隨着胰島素的升高在腦内聚積,該研究的進一步隊形變換備受期待。
血糖驟升風險
據NHK電視臺2016年播出的特別節目《血糖驟升:揭露潛在威脅》介紹,在參與問卷調查的約16萬4千人中,21%的男性和6%的女性被認爲「血糖驟升的風險較高」。值得注意的是,男性的21%這個數值比女性高出3倍以上。也就是說,每5位男性中就約有1人的風險較高。爲什麼男性的風險尤其高呢?
向哩副教授表示:「血糖驟升的終極因數被認爲跟糖尿病一樣,包括遺傳基因、年齡、挑食、吸煙霧、運動不足及肥胖等因素。風險高的男性較多可能是因爲男性中擁有這些生活習慣的人相對比較多。」
與許多其他疾病一樣,血糖驟升的主要原因當然也是生活習慣不規律。即使自己覺得「從體檢結果來看,血糖值還沒問題」,但如果平時的生活習慣很混亂的話,也存在血糖驟升的可能性。
透過「改變進餐順序」、「餐後輕度運動」和「攝取氨基酸BCAA」因應血糖驟升
與糖尿病一樣,改變生活習慣對抑制血糖驟升非常重要。向哩副教授介紹了下面幾種比較有效的因應方法。
「首先是很多人已經知道的‘進餐順序’。按照‘蔬菜→肉や魚→米飯或麪包’的順序進餐,先喫食物纖維豐富的食材,最後喫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多的食材,這樣能讓血糖值緩慢擧升。」
餐後運動和攝取氨基酸能抑制血糖值的擧升半徑
另外,飯後15分鐘後輕度運動約15分鐘也比較有效果。
「餐後不運動的話,血液會集中到胃腸道。雖然有利於消化吸收,但葡萄糖的吸收量必然也會增加。因此餐後做一點輕度運動,比如散步等,會抑制吸收,能降低血糖峰值。」
此外,運動前補充人體所需的氨基酸BCAA,不但能進一步降低血糖值,運動後血糖值也會持續降低。
「BCAA是豆腐等大豆產品、奶酪和酸乳等乳製品,以及牛肉、雞肉和魚肉等富含的氨基酸。很多都能在便利店輕鬆買到,所以只需在午餐時攝入其中一種,並在餐後輕度散散步就足夠了。」
這些因應方法應該都是繁忙的白領人士也能輕鬆做到的方法。不僅是感覺自己可能出現血糖驟升的人,認爲「自己沒問題」的人不妨做爲預防措施嘗試一下。
(日文全文)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