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系研究科的特任講師米田祥、捐贈講座的副教授小澤純二及內分泌與代謝内科學的教授下村伊一郎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查明瞭施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引發1型糖尿病的部分終極因數。
此次,下村教授等人的研究小組對施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發生1型糖尿病的一位患者的胰臟進行了觀察。觀察發現,在這位患者的胰臟中,分泌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明顯減量,胰島β細胞附近、胰島内和周圍,以及包括外分泌區域在内的整個胰腺都被T淋巴細胞浸潤。這表明,施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被激活的T淋巴細胞可能透過攻擊β細胞,造成了β細胞數量的減量,從而引發了1型糖尿病。
另外,研究小組還在殘留的極少數β細胞和胰島中,發現了PD-L1( 程式性死亡-配體1)的減量(圖1)。PD-L1透過與作爲免疫檢查點分子之一的PD-1(程式性死亡接受者-1)獨特性結合,並向T淋巴細胞傳遞抑制訊號來抑制其被激活。此次發現胰島β細胞及胰島中的PD-L1減量,以至於無法抑制T淋巴細胞被激活,可能促進了T淋巴細胞對胰島β細胞的攻擊。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透過PD-L1在癌細胞中的表達來抑制免疫逃逸機制,從而促進T淋巴細胞攻擊癌細胞。而1型糖尿病是由於胰島β細胞大量減量而引起的糖尿病。因此,研究小組認爲,可能是因爲被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激活的T淋巴細胞攻擊了β細胞,導致β細胞減量,而且由於β細胞中的PD-L1也減量,無法躲避T淋巴細胞的攻擊,從而引發了1型糖尿病。
以前雖然有過施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引發1型糖尿病的報告,但並沒有透過實際觀察發病患者的胰臟來解析病況的報告。此次的結果只是針對一位患者的病例報告,如果能進一步積累和研究相關病例,今後有望預測因施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而引發的1型糖尿病的發病。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5月11日在美國科學雜誌《Diabetes Care》上公開。
圖1:正常人與用藥後發生1型糖尿病的患者的胰臟比較
在正常人的β細胞中發現PD-L1,而施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發生1型糖尿病的患者,β細胞中未發現PD-L1。
(日文全文)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