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壽終正寢!「老化」首次成爲日本三大死因之一

2019年06月19日 生物醫藥

或是娛樂致死的意外降生、或是戰亂災害下種族延續、或是和諧盛世中生的計劃,從步入人世間伊始能夠躲過夭折和各種意外隨機,順利走完「生老病死」這一遭、最終「壽終正寢」劃上一個句號儼然成爲全球大多數人的奢望。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19年6月7日新發布的《2018年人口動態統計月報年計(概要)》, 「老化」有史以來首次擠進日本人死因排名前三[1]。

2018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前兩名仍然是穩如泰山的惡性腫瘤與心臟病(不含高血壓),2017年因爲肺炎驟降而順勢排名第三位的腦血管疾病,卻被老化替代(圖1)。從過去十幾年來,老化作爲直接原因導致死亡的比例持續攀升,2018年資料中也歷史上第一次列入日本三大死因之一。

壽終正寢!老化 首次成爲日本三大死因之一

圖1 日本厚生勞動省2019年6月發佈的資料顯示老化成爲日本第三大死因

每年衡量死亡人數和死亡終極因數是評估一個國家衛生系統有效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有助於衛生管理機構確定其今後公共衛生行動的重點。對於一些缺乏該系統的低收入國家,世界衛生組織(WHO)必須從不完整的資料估算具體終極因數導致的死亡人數。2017年BBC報導的資料顯示,2017年全球排在前10名的死亡終極因數分別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下呼吸道傳染、失智症(老年癡呆症)、新生兒死亡、腹瀉病、交通事故、肝病(圖2)。

壽終正寢!老化 首次成爲日本三大死因之一

圖2 2016年全球前十位死亡終極因數 (WHO)

縱觀全球死亡終極因數排行榜,最讓人感到震驚的資料可能是一些關於本應容易預防的死亡(圖3)。在英國,自殺是20-40歲男子死亡的主要原因。2016年腹瀉導致全世界140萬人死亡。2016年,傷害奪走了490萬人的生命,其中交通事故傷害致死140萬人(29%),約四分之三爲男性成年和未成年人。2017年約有120萬人死於車禍。2017年有630萬名15歲以下兒童死亡,其中540萬名兒童未滿五歲,250萬名兒童在出生後第一個月内死亡,即每天有1.5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亡。某些國家每20個新生兒中就有1人活不過滿月,在日本這一比例約爲千分之一。

壽終正寢!老化 首次成爲日本三大死因之一

圖3 2016年低收入國家前十位死亡終極因數 (WHO)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隨着經濟的隊形變換和生活條件的改變,死亡模式也隨之變化。雖然目前中國還沒有建立總人口的國家死亡登記系統,但可以透過衛生部生命登記系統(東部發達地區樣本)、全國疾病監測點(DSP)系統以及學者抽樣調查報告及相關新聞報導,間接估計全國範圍死亡率等資訊。

1957年,呼吸系統疾病、急性傳染性疾病和結核病是中國人主要死亡終極因數;到1975年,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和惡性腫瘤成爲前三位死亡終極因數; 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顯示,中國人的頭號死亡殺手是心血管疾病,目前心血管病(CVD)患病人數約2.9億,且呈不斷持續擧升和年輕化趨勢(圖4)。改革開放以來,傷害和中毒一直是城市和農村居民第四大主要死亡終極因數,約佔所有死亡的5~10%;其中,交通相關傷害、自殺、沉溺和高空墜落佔傷害死亡的79%;農村傷害死亡率是城市的兩倍,男性傷害死亡率爲女性的兩倍。

壽終正寢!老化 首次成爲日本三大死因之一

圖4 2015 年中國農村和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構成比 (圖出自《中國循環雜誌》)

《2018年人口動態統計月報年計(概要)》顯示,2018年死亡人口136萬2482人,出生91萬8397人,總人口數連續第12年減量(2018年減量44萬4085人)。死亡人口中,惡性腫瘤佔比27.4%(37萬3547人),即每3.6人就死於癌症;第二位心臟病(不含高血壓)爲20萬8210人;新晉老化終極因數10萬9606人;第四位的腦血管疾病則爲10萬8165人(圖5)。

壽終正寢!老化 首次成爲日本三大死因之一

圖5 2018年日本主要死亡終極因數佔比

前述死因統計中肺炎的驟降與老化佔比進一步提升,據推測與開具死亡醫學證明的醫學家主觀意識變化有關。該誘因可能是2017年4月日本呼吸學會發布的《成人肺炎醫療實務指南2017》。基於該指南,當患者出現吸入性肺炎反復發作、其他原發性疾病惡化至晚期、老化病徵明顯等情形時,首次建議不進行積極干預性冶癒,更傾向於尊重患者個人意願和注重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 QOL)的冶癒護理,做好臨終關懷(Hospice Care)。此前,死亡醫學證明中歸爲肺炎或者吸入性肺炎的患者病例較多,據推測實際上肺炎並非直接死因,只是年老衰弱導致的正常死亡。指南發佈後,可能很多醫學家在原本習慣性會填「吸入性肺炎」的位置更改爲「老化」。

供稿 宋傑 東京大學博士
編輯修改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鏈結:
1.厚生勞動省人口動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