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在急性肝功能耗竭患者的肝臟和血液中,作為免疫細胞之一的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顯著減少,急性肝功能耗竭是一種致死率比較高的肝病,除了肝移植外很少有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法。
另外,研究小組還發現,使缺少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的小鼠感染急性肝炎的話,病情會惡化,而為感染急性肝炎的小鼠移植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則能改善病情,這表明,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對急性肝炎具有保護作用。此外還確認,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通過增加調節性T細胞產生的免疫抑制性細胞介素IL-35,抑制了TH1細胞及其產生的肝炎惡化因子IFN-γ(圖1)。

【圖1】成果概要
此次的成果表明了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從快速惡化的肝炎中保護肝臟的可能性,並明確了其經由調節性T細胞及IL-35發揮保護功能的詳細機制,有望利用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開發針對急性肝炎和急性肝功能耗竭的新治療方法及診斷藥物。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19年7月2日(美國東部時間)發布在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Investigation》的網路版上。
1.研究背景
急性肝功能耗竭(暴發性肝炎)是一種肝臟發生嚴重的發炎,導致肝細胞被迅速破壞的肝病。這種疾病的致死性比較高,發病後肝功能異常逐漸加劇,進而影響全身的器官,最終造成多器官耗竭,目前除進行肝移植外很少有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法,而肝移植也存在難以確保供體(提供者)的課題。
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及自體免疫性肝炎等各種原因導致的急性肝炎都可能惡化並引發急性肝功能耗竭,但此前一直不清楚具體的發表機制。急性肝功能耗竭的原因之一:自體免疫性肝炎還是日本指定的難治性疾病,研究表明,免疫系統異常與病情發展有關。不過,至於哪種免疫細胞與病情發展有關始終存在很多不明之處。因此,研究小組此次解析了會引發急性肝功能耗竭的急性肝炎患者血液中的免疫細胞類型,試著確定了與病情發展有關的免疫細胞。
2.研究成果
研究小組利用流式細胞術解析了各位急性肝炎患者血液中的免疫細胞類型。解析發現,處於急性期的自體免疫性肝炎患者與健康個體相比,作為樹突狀細胞之一的「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顯著減少。
另外,研究小組還利用自體免疫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耗竭患者的肝臟組織樣本,解析了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在肝臟組織中的變化。結果顯示,在急性肝功能耗竭患者的肝臟組織中,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的比例與健康個體的肝組織樣本相比也顯著減少。以上結果表明,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與自體免疫性肝炎及自體免疫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耗竭的病情發展有關(圖2)。

【圖2】自體免疫性肝炎引起急性肝功能耗竭的患者肝臟組織中的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數量
研究小組還試著利用自體免疫性肝炎模型小鼠,調查了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在這種疾病中發揮的作用。首先在通過轉基因技術去除了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的小鼠體內誘發ConA肝炎,調查對病情發展的影響,與在健康小鼠體內誘發肝炎相比,確認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缺失小鼠的病情顯著惡化。另外,研究小組把利用骨髓細胞大量培養製備的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移植到ConA肝炎小鼠體內後發現,病情得到明顯改善(圖3)。

【圖 3】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對肝炎的作用
以上結果表明,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在模型小鼠體內發揮了保護作用。也就是說,移植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或者誘導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繁殖等方法,可能會成為自體免疫性肝炎及自體免疫性肝炎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耗竭的新治療方法。
(日文新聞發布全文)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翻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