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查清潰瘍性大腸炎的上皮重塑機制與癌變的關係

2020年01月08日 生物醫藥

近年來研究發現,隨着年齡增長和生活環境變化,乍看上去正常的組織實際上已經在癌關聯基因突變的細胞作用下發生了組織重塑,並與癌變息息相關。非常多的人會患有慢性發炎,同時已知慢性發炎是癌症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器官長期慢性發炎下因組織破壞和再生會進行組織重塑,經常引起嚴重的器官耗竭。慢性發炎的組織發生重塑時可能產生非正常組織。不過從癌變風險升高和基因突變的角度來看,尚不十分清楚當發生什麼樣的重塑會與癌變有關。

此次,以京都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研究科腫瘤生物學講座的小川誠司教授、垣内伸之助教和消化器内科學講座的妹尾浩教授,以及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附屬人類基因體解析中心的宮野悟教授等人爲中心的研究團隊,着眼於大腸的慢性發炎性疾病——潰瘍性大腸炎,透過對長時間暴露於發炎中的大腸粘膜及由此誘發的大腸癌進行大規模基因體解析,證明了以下兩點:

(1)長期罹患潰瘍性大腸炎的患者,大腸上皮中除了大腸癌關聯基因突變外,與發炎有關的IL17訊號通路發生基因突變的細胞也有增加。整個直腸約50~80%的面積被髮生上述基因突變的細胞佔據。

(2)作爲潰瘍性大腸炎患者的大腸粘膜中常見的IL-17訊號通路關聯基因,NFKBIZ(IκBζ)和ZC3H12A(Regnase-1)突變很少在大腸癌中發現,證明發生這些基因突變的上皮細胞不容易癌變。

此次的研究結果有助於查清潰瘍性大腸炎的發病機理,也爲靶向NFKBIZ(IκBζ)和ZC3H12A(Regnase-1)的潰瘍性大腸炎及大腸癌的新藥開發和預防提供了重要線索。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19年12月19日線上發表在《Nature》上。

日本查清潰瘍性大腸炎的上皮重塑機制與癌變的關係

圖:本研究概要圖

論文資訊
題目:Frequent mutations that converge on the NFKBIZ pathway in ulcerative colitis
期刊:《Nature》
DOI:10.1038/s41586-019-1856-1

日文發佈全文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翻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