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首次查明IL-34加大卵巢癌惡性度,有望開發靶向IL-34的卵巢癌新療法

2020年01月15日 生物醫藥

日本北海道大學遺傳病控制研究所的清野研一郎教授與該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研究院婦產科渡利英道教授、聖瑪麗安娜醫科大學婦產科鈴木直教授、滋賀醫科大學醫學部臨牀腫瘤學醍醐彌太郎教授、神奈川縣立癌症中心臨牀研究所宮城洋平所長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首次應答,卵巢癌患者病竈的體液生理活性因子——白血球介素-34(IL-34)是加大癌症惡性度的終極因數之一。

研究團隊在經過外科手術及抗癌藥冶癒後復發的癌症病竈中,偵檢了IL-34的高水平表達。研究團隊向人源卵巢癌細胞體外培養液中添加抗癌藥後發現,存活的癌細胞中IL-34關聯基因表現強化。小鼠卵巢癌細胞培養實驗也顯示,在癌細胞產生IL-34時,負責攻擊癌細胞的殺傷性T細胞的比例呈減量趨勢(參考下圖)。

日本首次查明IL-34加大卵巢癌惡性度,有望開發靶向IL-34的卵巢癌新療法

圖:IL-34加劇卵巢癌惡性度

(A) 在卵巢癌患者的檢查標本中,IL-34的表達水平隨着癌症的惡化而升高。

(B) 源自癌細胞的IL-34透過作用於癌症局部區域的免疫環境來抑制抗腫瘤作用,抑制IL-34的表達可加強抗腫瘤作用。

臨牀標本的解析結果顯示,3期和4期患者標本中的IL-34表達水平要比1期和2期患者高;在實施過外科手術和抗癌藥冶癒後復發的標本中,IL-34的偵檢水平要比原發竈高。此外,人源卵巢癌細胞系的實驗顯示,添加抗癌藥後存活下來的細胞中IL-34關聯基因的表達強化。

接下來,研究團隊將表達IL-34的HM-1以及不表達的IL-34KO HM-1分別移植到小鼠卵巢内,並比較移植後小鼠的存活動時間。經應答,移植IL-34KO HM-1的羣組存活動時間顯著延長。另外,在移植卵巢癌細胞後第10天切除原發竈卵巢腫瘤,解析了浸潤到腫瘤内的細胞。團隊發現負責攻擊癌細胞的殺傷性T細胞在IL34KO HM-1形成的腫瘤中佔比更高。

這些結果表明,卵巢癌細胞產生的IL-34可能透過作用於腫瘤内的免疫環境,加劇了癌症的惡性度。

本次成果闡明瞭IL-34與卵巢癌進展的關係,有望開發靶向IL-34的卵巢癌新療法。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19年12月24日線上發佈於《International Immunology》期刊上。

論文資訊
題目:Interleukin-34 expression in ovarian cancer: A possible correlation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
期刊:《International Immunology》
DOI:10.1093/intimm/dxz074

日文發佈全文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翻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