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大學研究生院齒學研究科兼生命機能研究科教授野田健司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日本藥典》中收錄的中藥之一「四逆散」能抑制細胞的自噬活性,並查清了其機制。

圖1:與自噬有關的生理功能及疾病
中藥長期以來與西方醫學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界限,但近年來其效果被重新認識,開始作為處方藥和OTC藥用於各類疾病的治療及健康管理。中藥是中國在過去幾百上千年的時間裏挑選積累出來的有益於人類健康的草藥組合,日本也學習並引進了中藥,並逐漸自成體系。不過,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不清楚中藥是如何在我們的體內發揮作用的。
此次,大阪大學生命機能研究科在讀博士生碇純子的研究團隊探索了細胞内的分解機制——自噬與中藥的關係。研究團隊培養了來自人體的細胞,並用128種中醫師藥方進行處理後發現,其中「四逆散」能抑制自噬活動。名為TFEB的蛋白質是誘導自噬時發揮重要作用的轉錄因子。
將細胞從營養豐富的培養基轉移到營養不足的培養基時會誘發自噬,此時TFEB會從細胞質向細胞核内部移動,誘導自噬關聯基因表現。在營養豐富時,TFEB會被mTORC1磷酸化,營養不足時則被鈣調磷酸酶脫磷酸作用,由此向細胞核内轉移。研究發現,鈣調磷酸酶通過鈣被激活,缺乏營養會導致鈣從內質網流出,四逆散則能抑制這一過程。
四逆散被認為對胃潰瘍、膽嚢炎、膽石症和精神官能症等疾病有效,此前也報告過胰腺炎與自噬之間的關係等。研究表明,四逆散的功效可能是通過抑制自噬來實現。今後,研究團隊會進一步對藥效成分等進行分析,從而確立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另外,除了已知的藥效之外,藥效機制的破解也有助於發現對其他疾病的效果並加以利用的藥物重定位。包括四逆散在内的多個中藥已被批准為處方藥,安全性得到保障。由此,通過藥物重定位,有望利用中藥治療癌症等其他自噬相關疾病。

圖2:四逆散的作用
論文資訊
題目:Starvation-induced autophagy via calcium-dependent TFEB dephosphorylation is suppressed by Shigyakusan
期刊:《PLOS One》
URL: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30156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