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9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加藤勝信大臣再次召集以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所長脅田隆字等為首的14人專家會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動向,再次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專家見解,在上一次2月24日提出的專家見解——「未來1~2周將是國内的感染是否會急速擴大的關鍵時期」的基礎之上,表示2周來「未出現放大性感染擴大,一定程度上穩住了局面」。同時專家還指出避免前往三個條件重疊場所,是避免聚集性感染的關鍵。全文翻譯如下: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專家會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對策見解」

專家會議後召開記者發布會的部分日本專家
本見解為根據厚生勞動省新型冠狀病毒對策本部聚集性感染對策成分析的内容,經專家會議討論的結果。
作為專家,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直接告知市民我們是如何根據目前獲得的資訊分析現狀的,又就哪些内容向政府提供了建議,該「見解」中提及的内容只是目前的看法,將來隨時可能發生變化。
1.日本防止感染擴大的基本戰略
專家會議就日本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基本思考方法向政府提供了建言,即在把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抑制感染擴大。
具體戰略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支柱:「儘早發現和儘早應對聚集性病例」、「實現患者的早期診斷,加強對重症患者的集中治療,確保醫療供給體制」、「改變市民的活動模式」。這個戰略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戰略一致,與已在新加坡和香港等實施的戰略基本相同。
另一方面,在感染擴散速度比日本快的國家,日本這樣的戰略已經無法遏製感染的進一步擴大,不得不採取大幅度限制市民行動的對策。
日本的醫療機構素以高水準著稱,地方政府和保健所擁有強大的調查能力。為預防今後感染擴大,必須強化這些機構的組織結構,實施廣域合作和資訊共享。
另外,日本市民具有非常強的合作意識。要想切實執行政府制定的戰略,需要各位市民在行動上予以配合,以防止二次感染。
我們提出的基本戰略只有滿足上述所有條件時才能夠實現。如下所述,日本當前的情況有望通過這個戰略抑制感染的擴散速度。為此,專家會議認為目前應該強化這一戰略。
2.日本國内目前的感染情況
目前,感染人數仍呈上升趨勢。另外,日本各地接連出現了在特定場所内發生一人感染多人的案例。
不過整體來看,目前日本國内確診的患者中,無論重症還是輕症,約80%的患者沒有傳染給他人。另外,有效傳染數(傳染病流行過程中,某個時間點群體中的1名感染者傳染其他人的平均數量)雖然每天都在變化,但總體保持在1左右。感染患者和密切接觸者、地方政府和保健所的各位工作人員,以及厚生勞動省新型冠狀病毒對策本部聚集性感染對策組之間的合作和巨大努力取得了成效,比較及時地發現了一些聚集性感染事例。與感染人數迅速增加的海外多國相比,這些措施幫助日本抑制了感染人數的增加速度。
2月24日發布的專家會議見解中,我們提出了「未來1到2周是決定感染會迅速擴大還是收斂的關鍵時期」的見解。根據以上情況來看,日本截至目前尚未出現感染放大性擴大的局面。我們認為,在一定程度上穩住了局面。
不過,感染人數雖然增加數量有所不同,但一段時間内仍呈持續增加趨勢。另外後面也會提到,掌握感染情況會產生約2周的時間滯後,而且並不一定能觀察到所有的感染狀況,所以不能放鬆警惕。專家會議已對北海道目前採取的對策進行了全面分析,在確認完其他地區的情況等之後,我們將向政府報告有關日本全國應採取的對策建議。
3.關於重症患者
中國2020年2月20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確認感染的有症狀患者中,約80%為輕症,13.8%為重症,6.1%為危重。另外廣東省2020年2月20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在該省發現的125例重症病例中,26.4%治愈出院,46.4%轉為輕/中度病例。
日本國内截至2020年3月6日確診感染的366例有症狀患者中,55例(15%)已經治愈出院。重症患者最初也是從輕度灼燒、咽喉痛、咳嗽等普通的感冒症狀開始的,在此階段依然很難判斷是否會變化為重症。
日本的死亡人數並未大幅增加。這表明日本的醫療水平較高,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下,日本醫生檢測出了很多有可能轉變成重症的患者,並提供了妥善的治療。為抑制死亡人數的上升,今後需要繼續強化日本的醫療提供體制。
重症患者在出現普通感冒症狀約5到7天后,會迅速惡化發展成肺炎。重症患者的住院時間大多持續3~4周左右。另外,危重患者不僅要使用人工呼吸機,還需要使用人工心肺機進行集中治療。
4.關於北海道採取的「儘量避免人與人之間接觸」的對策
為了使感染快速轉向收斂方向,北海道知事於2020年2月28日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緊急事態宣言」。北海道居民除了基本戰略外,目前還需要大力配合地方政府提出的「儘量避免人與人之間接觸」的要求。
還需要一些時日才能獲得討論上述對策有效性的數據。此次傳染病從感染到發病的潛伏期平均約為5天,從發病到上報所需的時間平均約為8天,因此中間存在一定的時間滯後。我們今天看到的數據是大約2周前的感染情況。所以,對於北海道採取的對策,至少要在其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約2周後才能判斷其是否有效。之後將花1周左右時間利用多項科學指標(感染人數的變化、有效傳染數、確定感染源的患者數量)評估該對策的效果,預定在3月19日前後公佈。
5.關於今後的長期預測
即使日本國內能夠避免感染快速擴大,也無法完全遏製其在全世界的流行。
截至上週感染病例報告還較少的海外多國,現在患者數正在急速增加。此前未限制出入境的海外各國與日本國内之間曾有頻繁的人員往來和交流,但由於未追蹤所有的感染源,因此感染可能已經在日本各地擴散。所以,即使這次暫時抑制住了國内病毒的流行,但短時間内隨時都可能再次放大。另外,由於病毒已經蔓延全球,預計今後會反復出現國外的輸入病例。
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是,人們會在不經意間被感染,並成為感染擴散的重要推手。因此必須建立能早期發現聚集性感染,並及時採取對策的體制。
今後,那些感染可能迅速擴大的地區,預計較長一段時間内會反復採取在維持社會和經濟活動正常運轉與預防感染擴大之間保持平衡的對策。比如,如果某個地區推進「儘量避免人與人之間接觸」對策,使感染轉向收斂後,會從感染擴大風險相對較低的活動開始解除限制,人的活動增加,感染重新增多的反復狀態。
WHO認為對於應對各地區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該考慮3種不同的方案(3Cs)。也就是說,需要將各地區分為以下3類來思考應對措施:1)感染者僅限於輸入性病例的地區(Cases)、2)已形成聚集性感染的地區(Cluster)、3)地區内已廣泛發生感染的地區(Community Transmission)。WHO還未提供每個地區的詳細定義,不過厚生勞動省的聚集性感染對策組正在制定確認不同地區流行指標和相應的對策指南。
專家會議計劃根據這份指南和北海道所採取的對策的效果,討論全國的應對措施並進行報告。另外,我們認為,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個能長期持續對聚集性感染的儘早發現和儘早應對的體制。為減輕保健所的工作負擔,應該盡快實施人力和財政支援,比如讓保健所以外的機構擔負發熱中心的諮詢功能等。此外,需要實現地方政府和保健所的廣域合作及資訊共享。關於醫療提供體制,為預防感染進一步擴大,應該篩選能應對感染擴大的普通醫療機構和診所,並支援其強化體制。
6.希望大家配合的事情
從目前明確的數據來看,避開容易發生聚集性感染的場所,確實可以防止感染迅速擴大。目前確認發生聚集性感染場所的共同特點是,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1)是通風較差的密閉空間、(2)人員密集、(3)近距離(伸手可觸及對方的距離)對話和交流。很多人都是在這樣的地方感染的。因此,請各位市民儘量預測並避免前往同時滿足這3項條件的場所和場景。

避免前往三個條件相重疊的場所(圖片:NHK報導截屏)
不過,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證明通過這些行動可以多大程度降低感染擴大的風險,但通風不良的場所和人員密集的場所肯定會擴大感染。因此即使尚未獲得關於明確標準的科學依據,也希望大家能提前警戒採取對策。
專家會議希望所有市民都參與到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為了儘可能地降低感染擴大的風險,希望各位根據不同的場所和場景,思考並採取不同的對策。請大家多多配合。
參考報導
【新型肺炎】日本專家會議:「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對策基本方針的見解」(全文)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