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日本政府的「新型冠狀病毒對策本部」召開專家會議,分析了日本當前的疫情情況,並向政府提出了專家見解。參加專家會議的部分專家於當晚11時許舉行了記者發布會,以下為專家會議見解的主要内容。

3月19日晚出席記者會的部分日本專家(照片:共同社)
●為了避免疫情出現「放大性傳播」
若在某個時間點突然出現患者的放大性增加(「放大性傳播」、Overshoot),恐會導致醫療機構因負擔過重,出現無法提供妥善治療的「醫療崩潰」現象。為避免日本發生這種情況,儘量減小疫情造成的損失,專家會議彙總了以下見解。
●日本的基本戰略仍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支柱進行
(1)早期發現聚集性感染。
(2)充實對重症患者的集中治療。
(3)改變市民的行動模式。
●北海道現狀如何?對策效果如何?
・ 雖然北海道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新感染病例的增加,但疫情依然沒有趨向平息,目前仍處於令人擔憂的狀況。
・ 北海道知事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後,北海道居民改變了行動模式,從防止感染急速擴大的角度來看,可以判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日本國内現狀如何?
・ 北海道以外的地區,以城市為中心,患者數量在逐漸增加。
・ 老年人設施還出現了聚集性感染事例。
・ 部分地區的疫情在逐漸擴大,老年人等弱勢群體出現感染。
・ 另外,零星可見一些地區感染源不明患者正在增加的狀況。
・ 感染源不明的聚集性病例不斷增加下去的話,恐會在某地出現感染的大放大,也即「放大性傳播」。

日本專家首次警示要警惕「放大性傳播」(NHK實況報導截屏)
日本國内的感染狀況雖然總體繼續處於可控狀況,但部分地區出現了感染擴大的狀況。鑑於海外各國的先例,今後,如果領域性感染源不明患者持續增加,並且從某個地區擴大到全國範圍的話,恐會導致「放大性傳播」。
●「大規模活動自肅」等日本各項對策效果如何?
・ 根據政府的要求,各地相繼採取了「自肅大規模活動」、「全國停課」、「錯峯出勤」等措施。雖然無法與不採取這些措施時進行比較,但目前可見的是,未發生「大規模聚集性感染」。
・ 隨著國民改變行動模式,國内的新感染病例略有減少,這意味著這些對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 但是,現在海外的輸入性病例出現了增加。
・ 避免前往「三個條件重疊的場所」依然重要。這三個條件為:(1)通風較差的密閉空間、(2)人員密集的場所、(3)近距離對話和發聲。
●關於各地區應如何防疫
為了把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防疫對策的效果,需要根據各地的感染情況,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 <感染趨於擴大的地區>:需要考慮「發布獨自信息和警示」,考慮「全體自肅」的必要性。
・ <感染開始轉向收斂和一定程度已經收斂的地區>:在採取措施徹底避免「三個條件重疊的場所」的基礎上,可考慮從感染風險較低的活動開始逐步解除限制。
・ <尚未確認感染的地區>:在學校生活和體育活動中可實施感染風險較低的活動。
●關於學校防疫
・ <感染趨於擴大的地區>可以選擇繼續暫時停課。
・ 春假結束後,採取措施,避免在學校裏出現「三個條件重疊的場所」至關重要。
・ 在學校切實執行咳嗽禮儀和洗手等基本的傳染病對策。
・ 注意通過營養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及休息和睡眠等來提高抵抗力。

大規模活動主辦方應謹慎判斷傳播的風險(NHK實況報導截屏)
●關於舉辦大規模活動
・ 專家會議認為,全國性的大規模活動需要繼續謹慎對待。
・ 如不能應對感染風險,應「中止」或「延期」大規模活動。
●關於企業
・ 要努力預防員工感染。
・ 提供員工出現症狀時容易休假的從業環境。
・ 推進「遠程辦公」和「錯峯出勤」。
・ 制定孩子停課時方便家長請假的措施。
文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