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大學齒學研究院的自見英治郎教授等人的研究團隊,與九州齒科大學的北村知昭教授、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青木和廣教授、福岡齒科大學的平田雅人客座教授及東方酵母工業公司長濱生物科學研究所的保田尚孝所長等人合作,開發出了新的治療骨質疏鬆症的靶分子——NIK分子。自見教授等人以前報告過,因NIK基因的點突變而失落正常NIK功能的aly/aly小鼠(自髮型淋巴結欠損小鼠)會抑制骨吸收,骨量較多。
骨質疏鬆症是骨骼強度降低,骨折風險升高的疾病,日本有300萬男性和980萬女性患骨質疏鬆症,女性的比例非常高,50歲以上的女性有三分之一會患骨質疏鬆症。在超高齡社會,要想維持生活品質(QOL),保持骨量是重要課題。目前有很多種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但存在無法持續用藥治療以及下頜骨壞死的情況,需要開發新的骨質疏鬆症治療藥物。
此次,研究團隊將Genentech公司開發的抑制NIK的化合物用於骨質疏鬆症模型小鼠發現,抑制了吸收骨骼的破骨細胞造成的過度骨吸收,防止了骨量減少。另外,用藥期間胸腺和脾臟等免疫組織及肝臟和腎臟等主要器官未見傷害,不僅是骨質疏鬆症,NIK抑制劑還有望用來治療同樣表現出骨吸收增強症狀的牙周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

在老年女性體內,骨組織中的破骨細胞分化誘導因子RANKL的量增加,通過作用於破骨細胞前驅細胞(成為破骨細胞的細胞),會激活細胞内的NIK。NIK被激活後誘導破骨細胞,骨吸收增強,但使用NIK抑制劑抑制了破骨細胞的形成(右上圖,紅色大細胞為破骨細胞),在骨質疏鬆症模型中,抑制了骨量的減少(右下圖)。
論文資訊
題目:A novel inhibitor of NF-κB-inducing kinase prevents bone loss by inhibiting osteoclastic bone resorption in ovariectomized mice
期刊《BONE》
DOI:10.1016/j.bone.2020.115316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