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5月29日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症(COVID-19)患者已超過580萬,死亡人數超過36萬。傳染目前仍在全球範圍繼續操作擴大。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全球都在積極開發預防傳染的疫苗。世界衛生組織(WHO)5月中旬發佈的關於疫苗開發的報告顯示,目前有118款疫苗正在推進開發之中,其中美國、中國和英國等開發的8款候選疫苗已率先開展應答安全和有效性的臨牀試驗。美國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於5月18日宣佈,應答產生了有望預防傳染的中和抗體,該消息在日本也受到了關注。
圖片來自美國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官網(Moderna提供)
與只能給患者使用的冶癒藥物不同,疫苗可以廣泛應用於健康人羣。因此,不僅要有防止傳染的效果,還要充分應答其安全,這是推廣疫苗的重要前提。「希望能儘快開發出疫苗」,雖然全球無數人都在期待安全有效的疫苗出現,但利用缺乏可靠性的資料一味追求速度的開發非常危險,「包括日本在内,疫苗在世界各國普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目前無論國家還是個人似乎都只能採取嚴格預防傳染的措施。
「8人產生中和抗體」的新聞讓Moderna股價暴漲
5月18日,週一,紐約股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比上週收盤價大幅上漲超過900點。Moderna於當天公佈了一項臨牀試驗成果,接種該公司正在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受試者,有8人的血液中出現了預防傳染的中和抗體。美國媒體報導稱,對疫苗開發的期待是股價暴漲的主要原因。這一天讓人深刻感受到了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期待之高。
據Moderna介紹,疫苗由該公司與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共同開發,3月份實施了小規模的「I期臨牀試驗」。將45名受試者分爲3組,隔膜28天接種2次疫苗後應答,接種2周後有8人產生中和抗體。中和抗體是抗體中有望預防毒傳染的抗體。取得該成果後,該公司預定於近期起動將受試者增至約600人的「II期臨牀試驗」,然後於7月前後起動更大規模的「III期臨牀試驗」。雖然備受期待,但現階段還不能說實用化已經取得眉目。
疫苗透過在人體形成疑似傳染狀態,讓身體獲得免疫來預防傳染。疫苗也有各種各樣的類型。削弱病原性的是「減毒活疫苗」,比如風疹疫苗和BCG疫苗;消除病原性的是「不活化疫苗」,比如流感疫苗。
最近各國還在積極研發利用基因的「DNA疫苗」和「RNA疫苗」,以及利用基因重組蛋白的「重組蛋白疫苗」。此次美國Moderna公司開發的是利用傳訊RNA(mRNA)的疫苗「mRNA-1273」,使用了電腦病毒的部分遺傳資訊。可以說是RNA疫苗的一種。
mRNA的作用之一是,向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工廠」傳遞用來形成各種蛋白質的遺傳資訊。Moderna開發的疫苗中所含的mRNA中就包含用來形成一部分在新型冠狀病毒傳染人時發揮作用的「刺突蛋白」資訊。接種疫苗的人會在細胞内形成這種刺突蛋白。其作用機制是,讓免疫系統識別電腦病毒,並在電腦病毒進入活體內時對其進行攻擊。雖然備受期待,但截至到目前,mRNA疫苗既沒有透過審批更沒有量產的先例,只能說是一項嘗試。
Moderna開發的候選疫苗「mRNA-1273」「I期臨牀試驗」結果(Moderna公佈資料)
118款候選疫苗中,8款率先進入臨牀試驗
5月15日,WHO發佈一份報告,詳細介紹了目前全球正在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現狀。這是一份可以瞭解各國開發情況的寶貴資料。在WHO列出的118項開發中,有8款候選疫苗已先行進入臨牀試驗。
作爲美國先行開展臨牀試驗的企業,除Moderna外,WHO還列舉了同樣是美國企業的Inovio。該公司於4月份起動DNA疫苗的臨牀試驗。中國則有開發不活化疫苗的科興控股生物技術(Sinovac Biotech)。歐洲方面,德國生物公司Biontech正與美國製藥公司輝瑞共同開展RNA疫苗的試驗。另外,英國牛津大學也在推進試驗。牛津大學採用了透過改變無害電腦病毒的基因,製造與新型冠狀病毒類似的電腦病毒的技術。
WHO的清單中列舉的8例先行臨牀試驗不包括日本開發的疫苗,但剩下的110款疫苗清單中包含日本國立傳染症研究所、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和大阪大學等開發的6款候選疫苗。作爲「日本開發的疫苗」雖然在日本國内備受期待,不過,其中只有一些進入了動物實驗階段,還未開始臨牀試驗。國立傳染症研究所與鹽野義製藥公司正在聯合開發重組蛋白疫苗,另外,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正在開發利用mRNA的疫苗,目標是儘快開始臨牀試驗。
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開發現狀(WHO提供)
天花疫苗,歷史上的第一款疫苗
5月14日,日本全國39個縣解除緊急事態宣言,這一天剛好是「種痘紀念日」。種痘是指接種天花疫苗,1796年5月14日是英國醫學家詹納首次爲人接種天花疫苗的日子。據說詹納開發疫苗的靈感來自於農民之間的傳說,即「傳染過牛身上的傳染病牛痘的人不會得天花」。透過輕微傳染牛痘而成功對天花產生免疫,這就是疫苗的出發點。之後接種在全世界普及,雖然用了不少時間,但傳染者逐漸減量,WHO於1980年宣佈徹底滅絕天花。
天花從詹納開始嘗試接種到徹底根除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雖然時代完全不同,無法與可以開展國際合作的現在進行比較,但從中可以看出,從疫苗出現到電腦病毒滅絕需要時間。即使不能根除,也要思考「如何縮短從開發疫苗到平息電腦病毒所需的時間」。這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面臨的最重要課題,要想縮短這個時間,必須進行密切的國際合作。
自1月份發現新型冠狀病毒以來,僅過去約4個月的時間就有100多款疫苗投入研發,這主要得益於中國研究人員破譯了電腦病毒基因體(全部遺傳資訊),並第一時間公開了這些資訊資料。
無論是與新型冠狀病毒「對抗」還是與其「共存共生」,都必須彙集全球的智慧,這一點不言而喻,但令人擔心的是中美兩國在電腦病毒問題上的對立。特朗普總統率領的美國政府認爲WHO「偏袒中國」而宣佈停止向WHO撥款,與希望在公衆衛生領域擴大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政府之間的關係不斷惡化。
很多海外媒體報導稱,中美兩國圍繞疫苗開發也在展開較量,都想成爲疫苗「最先實用化的國家」。要想開發出疫苗,並向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内的全球普及,從而滅絕電腦病毒,必須進行國際合作,但目前的對立態勢很危險。
疫苗開發將被載入史冊
日本醫師會的橫倉義武會長4月28日在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舉行記者發佈會時表示:「我認爲,如果開發不出有效的疫苗,東京奧運會和帕運可能很難順利舉辦。所以希望能儘快推進疫苗開發」。
奧運會和帕運是世界五大洲的運動員齊聚一堂,在包括外國遊客在内的衆多觀衆支援下舉行的全球性體育盛事。從這一點來看,橫倉會長的發言非常有說服力。很多日本人也在期盼着這項盛事。但遺憾的是,作爲遏制電腦病毒的「撒手鐧」,目前疫苗還沒有取得實用化的眉目。
美國的特朗普總統提出了動員製藥公司和軍隊,以軍民合作的形式在年内準備好疫苗的「曲速行動」計劃。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等預測,實用化需要1年以上的時間。NIAID的福奇所長3月份曾表示:「疫苗真正投入使用至少需要1年半的時間」。
疫苗開發出來之後,不只是開發疫苗的國家,還必須在全球廣泛投入使用。屆時能供應多少數量將成爲一個大課題。當然,關鍵在於疫苗生產企業的量產體制和爲此提供支援的國家政策方針,這裏也需要超越「本國主義」開展國際合作。還需要制定公平公正地分配疫苗的標準。
如果能開發出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並透過疫苗實施「群體免疫」,人們就可以從「外出自肅和侷限」中解放出來,恢復正常的生活。彙集了人類智慧的疫苗如果能夠被開發出來,並使撲滅新型冠狀病毒,那麼不僅是科學史,還將被載入世界史,成爲本世紀的劃時代壯舉。
從美國患者活體內分離出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電子顯微鏡影像(Credit: NIAID-RML)
日語:JST科學門戶編輯部 共同通訊客座主筆 內城喜貴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