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大學醫學研究科的椛島健治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針對治療特應性皮膚炎瘙癢症狀的藥物「奈莫利珠單抗(Nemolizumab)」,在日本實施了III期臨床試驗(比較試驗),確認能改善中度至重度患者的瘙癢症狀並確認了安全性。
特應性皮膚炎是以伴隨瘙癢濕疹為主要病灶的疾病,會反複發作,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品質。研究認為,這種瘙癢是作為蛋白質之一的IL-31(白血球介素31)與神經細胞結合誘發的。此次實施臨床試驗的奈莫利珠單抗是靶向IL-31的抗體製劑,能防止IL-31與神經細胞結合。

圖:研究概要圖
此次試驗以2:1的比例將伴有中度至重度瘙癢症狀的215名13歲以上特應性皮膚炎患者(作為基準線的瘙癢VAS中位數為75.4)隨機分為奈莫利珠單抗組(143人,每4周皮下注射60mg)和安慰劑組(72人,每4周皮下注射安慰劑)。本試驗同時使用外用抗炎藥,與安慰劑組對比了奈莫利珠單抗用藥16周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體結果如下:
·作為主要評估項目的用藥16周後的瘙癢VAS變化率方面,奈莫利珠單抗組為-42.8%,而安慰劑組為-21.4%,存在顯著差異(p值<0.001)。
·作為次要評估項目的用藥後4周内的瘙癢VAS變化率的時間變化方面,用藥次日開始確認瘙癢VAS變化率減少(奈莫利珠單抗組為-10.3%,安慰劑組為-4.4%)。用藥16周後的EASI變化率為奈莫利珠單抗組-45.9%,安慰劑組-33.2%。DLQI得分降至4以下的患者佔比為奈莫利珠單抗組40%,安慰劑組22%,ISI得分達到7以上的患者佔比為奈莫利珠單抗組55%,安慰劑組21%。
·副作用的發生率方面,兩組均為71%,大部分為輕度或中度副作用。奈莫利珠單抗組有3人(2%)出現嚴重副作用(美尼爾氏症候群、急性胰腺炎和特應性皮膚炎)。因奈莫利珠單抗用藥後出現副作用而停止用藥的患者為3人,這3人的副作用具體表現為特應性皮膚炎、美尼爾氏症候群和斑禿、外周性水腫。頻度較高的副作用為特應性皮膚炎惡化,發生率為奈莫利珠單抗組24%,安慰劑組21%。注射相關反應的副作用發生率為奈莫利珠單抗組8%,安慰劑組3%。
·奈莫利珠單抗組發現血清TARC升高,但未發現血清TARC升高與EASI惡化有關。
這是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有助於確定特應性皮膚炎的瘙癢作用機制,而且還有望減輕特應性皮膚炎患者及其家人的痛苦,以及降低特應性皮膚炎帶來的社會損失。
論文資訊
題目: Trial of Nemolizumab and Topical Agents for Atopic Dermatitis with Pruritus
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URL: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917006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