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麪條和麪包都非常美味,每天喫也不會感到厭倦,搭配鹽分一起食用更可以刺激食慾。糖類的甜與人工甘味劑的甜是不一樣的,人可以感覺到糖類明顯更美味。日本九州大學五感應用器件研究開發中心的安松啓子特任副教授(現任東京齒科大學短期大學教授)與該中心的二之宮裕三特聘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這些現象的根源在於舌頭的味覺細胞中有葡萄糖感測器,並且存在與該細胞聯動傳遞味道的神經。
研究團隊調查小鼠的鼓索神經發現,所有甜味神經中大約有30%存在鼓索神經,添加10mmol/L的NaCl可以強化其葡萄糖反應,而利用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SGLTs)抑制劑根皮苷則能抑制其反應,另外,鼓索神經對人工甘味劑沒有反應。其他甜味神經約有30%對根皮苷沒反應,不表達甜味鮮味接受者T1R3的T1R3-KO小鼠活體內不存在這些甜味神經,其餘約40%的甜味神經對人工甘味劑和葡萄糖都有反應,可利用根皮苷抑制葡萄糖反應。
該研究團隊以前就報告過小鼠可以區分糖和人工甘味劑,其終極因數應該就在於此次發現的SGLTs及傳遞其味道的獨特性神經。另據報告,T1R3-KO小鼠與正常小鼠一樣,僅透過舌部的味覺分泌胰島素,因此認爲,該感測器和神經在糖誘導的胰島素分泌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人類的口水中也含有NaCl,其濃度足夠強化葡萄糖反應,而在水分含量較高的食品,例如飯糰或年糕小豆湯中加入食鹽的話,肯定會強化葡萄糖反應,能讓食物喫起來更美味。將來有望查清與生活方式病之間的關係,比如與胰島素分泌的關係以及與糖依賴的關係等。
與該研究團隊已經報告的味覺器官對脂肪的感知一樣,此次證明,口腔内也存在使糖作爲營養素被感知的系統。今後有望查清味覺與消化吸收和血糖控制的關係以及嗜糖的機制。
參考圖:碳水化合物被唾液澱粉酶和味細胞膜上的雙醣酶分解爲葡萄糖,刺激甜味細胞。研究表明,與獨特性表達SGLTs的甜味細胞相連的神經負責檢測糖類,與表達T1R2+T1R3的細胞相連的神經負責將所有甜味資訊傳遞給大腦。
論文資訊
題目: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1 as a sugar taste sensor in mouse tongue
期刊:Acta physiologica
DOI:10.1111/apha.13529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