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子力研究開發機構開發出了一款小型輕量的「甲狀腺監測儀」,核電設施發生事故等時,可用來快速測量體內甲狀腺吸收的放射性碘的量。即使是在空氣中的輻射量較高的場所,也能準確測量。以前一般使用大型裝置或簡易裝置測量,很難同時兼顧準確性和大量人員檢測,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時就被指出這一問題。新開發的裝置計劃2年内實用化。
甲狀腺位於咽喉下方,負責分泌促進新陳代謝的激素。激素由碘產生。通過食物等攝取的碘會被甲狀腺吸收。核電設施因事故等而釋放的放射性碘也會同樣被甲狀腺吸收。

甲狀腺監測儀的外觀。感測器部分被鉛和鎢遮蔽,不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圖片由日本原子力研究開發機構提供)
放射性碘積聚會增加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因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而釋放到大氣中的放射性碘131的半衰期比較短,只有8天,因此,事故發生後需要在短時間内測量大量人群體内的放射性碘的積聚量。
甲狀腺監測儀通過從體外測量放射性碘發出的γ射線來計算體內的放射性碘積聚量。不過,以往的裝置大多都是體積較大的固定式產品,難以搬運,不適合快速應對緊急情況。也有能簡單測量輻射量的「測量儀」,但存在課題等,比如在空氣中的輻射量較高的場所無法準確測量。
新開發的甲狀腺監測儀高7釐米,寬27釐米,進深8釐米,體積小巧,方便攜帶。測量時可以放到桌子等的上面,從上方低下頭來,將咽喉部對準感測器部。只要有筆記型電腦等,在任何場所都可以使用。
測量精度也比較高,可以測量10毫西弗以下的輻射量。放射性碘的感測器部分通過由鉛和鎢製成的材料與外界隔絕,在空氣中的輻射量比較高的場所也可以使用。

利用新開發的甲狀腺監測儀測量時。可使用輔助器具對準位置,從上方低下頭來使用(圖片由日本原子力研究開發機構提供,對部分圖像進行了加工)
測量時間約為2分半鐘,適合為大量人數進行檢測。即使每人花費5分鐘,1天檢測18小時的話,也能檢測144個人。設想配置在發生核電站事故時的應急對策基地「場外中心(Off-Site Center)」等。預計實現實用化時每臺的價格約為400萬~600萬日元。
今後打算提高便利性,比如在測量時使感測器部分自動對準甲狀腺,以及發生緊急情況時即使是不懂放射線相關知識的人也能操作等。
新開發的甲狀腺監測儀還可用於醫療領域。例如,甲狀腺激素過度分泌的「巴塞杜氏病」通過服用含放射性碘的藥物治療。利用甲狀腺監測儀反復測量的話,可以計算患者的最佳用藥量,有望實現更精準的治療。
日文:鈴木遊哉,《日經產業新聞》,2020年10月28日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