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東京大學發現流行中的新冠變異電腦病毒具有更高的增殖效率和傳染力

2020年11月17日 生物醫藥

本文根據東京大學成果發佈編譯而成

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傳染與免疫部門電腦病毒傳染領域的河岡義裕教授等人的研究團隊,與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日本國立傳染症研究所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共同對目前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電腦病毒(SARS-CoV-2)的變異體電腦病毒(刺突蛋白攜帶D614G突變)的特性進行了凡汐,發現D614G突變會提高電腦病毒的增殖適應力以及在動物間的傳染傳播能力。

新冠電腦病毒SARS-CoV-2自2019年12月報告確診以來,至今仍在全球範圍持續蔓延。期間出現了發生突變的電腦病毒(D614G)、即刺突蛋白的第614位胺基酸殘基天冬氨酸被甘胺酸取代的變異體電腦病毒,目前在全球蔓延的就是該變異體電腦病毒。

刺突蛋白在SARS-CoV-2的電腦病毒顆粒表面表達,透過與寄主的接受者結合來完成傳染。此前實施的先行研究透過對蛋白質結構進行解析發現,隨着刺突蛋白髮生D614G突變,其結構往往會變得容易與寄主的接受者結合。不過,此前無論是在細胞水平上,還是在傳染動物個體水平上都不清楚D614G突變對SARS-CoV-2電腦病毒的特性、增殖能力和病原性有何影響。

此次透過利用反向遺傳學方法人工合成了野生型電腦病毒和僅刺突蛋白髮生D614G突變的電腦病毒(D614G電腦病毒),由此嚴密調查了這種突變產生的影響。

作爲傳染標誌物,研究團隊分別針對野生型和D614G電腦病毒人工合成了表達螢光酵素的電腦病毒,比較細胞的吸收情況。比較發現,傳染D614G電腦病毒的細胞在傳染8小時後表達出了高達3~8倍的螢光酵素。這表明,D614G突變提高了電腦病毒侵入細胞的效率。

另外,爲比較電腦病毒在人體呼吸系統中的增殖情況,研究團隊比較了電腦病毒在從人體鼻上皮和肺部分離出來的初代細胞中的增殖情況,發現在鼻上皮細胞中,D614G電腦病毒的增殖速度明顯更快。在Vero-E6細胞和A549-ACE2細胞(在人肺源細胞系A549中表達SARS-CoV-2的接受者ACE-2的細胞)等實驗細胞系中未發現這種傾向。

另外,爲調查D614G突變對動物個體的影響,研究團隊使用人ACE2轉基因小鼠和倉鼠進行了傳染實驗。首先,爲比較電腦病毒在呼吸系統中的增殖情況,使實驗小鼠和倉鼠傳染相同傳染滴度的野生型電腦病毒或D614G電腦病毒,比較了電腦病毒在肺部和鼻甲中的增殖情況,發現野生型電腦病毒和D614G電腦病毒在人ACE2轉基因小鼠及倉鼠中均無顯著差異。在傳染後的肺部發炎程度方面,野生型電腦病毒和D614G電腦病毒的傳染個體之間也未發現顯著差異。也就是說,D614G突變對動物個體的病原性沒有明顯影響。

此外,爲調查D614G突變對電腦病毒的傳染傳播的影響,研究團隊還利用倉鼠實施了飛沫傳染傳播實驗。

首先使倉鼠傳染野生型電腦病毒或D614G電腦病毒(傳染個體),爲避免直接接觸,在距離傳染個體的籠子5cm遠處的籠子中飼養了未傳染個體(暴露個體)。針對野生型電腦病毒和D614G電腦病毒分別準備了8對倉鼠(一隻傳染個體和一隻暴露個體組成一對)。野生型電腦病毒2天后未從暴露個體的鼻腔灌洗滌液中檢測出電腦病毒,但4天后8對倉鼠的曝露個體全部檢測出電腦病毒。而D614G電腦病毒在暴露2天后,8對倉鼠中就有5對的曝露個體檢測出電腦病毒。該結果表明,D614G突變提高了飛沫傳染效率。

title

圖1:爲SARS-CoV-2野生型電腦病毒和D614G電腦病毒的飛沫傳染傳播實驗用倉鼠接種SARS-CoV-2野生型電腦病毒或D614G電腦病毒(傳染個體)。一天後,將裝有未傳染個體(暴露個體)的倉鼠籠子放置在傳染個體5cm遠處,調查了是否會發生飛沫傳染傳播(左圖)。暴露2天后,野生型電腦病毒未發現傳播,而D614G電腦病毒在8對倉鼠中有5對發生傳播傳染(右圖)。

最後,爲在動物個體中比較電腦病毒的增殖適應力,利用倉鼠實施了競爭傳代實驗。使倉鼠傳染野生型 : D614G=1:1的混合電腦病毒,3天后利用從肺部分離出來的電腦病毒傳染了下一代倉鼠。在第三代倉鼠中,從肺部分離出來的電腦病毒種羣(Population)顯示D614G電腦病毒佔上風。該結果表明,不僅是細胞,在動物個體中,D614G突變也強化了增殖適應力。

論文資訊
題目:SARS-CoV-2 D614G Variant Exhibits Efficient Replication ex vivo and Transmission in vivo
期刊:Science
URL:science.sciencemag.org/lookup/doi/10.1126/science.abe8499

日語發佈原文
編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