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基因療法冶癒在癡呆症中佔較高比例的阿茲海默症的研究正在加速進行之中。藥物的臨牀試驗接連失敗以及基因體編輯技術等的進步推動了基因療法的隊形變換,美國已經開始進行臨牀研究。雖然還存在安全等諸多課題,但該方法有望爲徹底治癒目前無計可施的癡呆症開闢道路。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岡澤教授等人計劃使阿茲海默症的基因療法實用化
歐美製藥企業等一直大力開發的是預防在腦神經細胞外堆積、被認爲是病因之一的β澱粉樣蛋白等蛋白質的生成和聚集的冶癒方法。預防β澱粉樣蛋白生成的候選藥物至少有5種已經在最終的臨牀試驗階段停止開發。因爲這些藥物無法抑制認知功能下降,還不斷出現副作用。
目前的主要研究是嘗試用「抗體」去除堆積的蛋白質聚集物,但也不斷失敗。在用於去除β澱粉樣蛋白的10多種臨牀試驗藥物中,只有美國渤健公司和衛材公司2020年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提交了審批申請,但也被指出最終試驗結果沒有充分證明有效性,尚不清楚能否透過審批。
作爲其他冶癒方法,部分研究人員關注的是基因療法。即透過將人工製作的特定基因導入活體內,來彌補缺失的功能或抑制有害物質發揮作用。
基因療法也一度被質疑有在副作用問題等,但經過改良,國内外已經開始推進實用化。還被用於冶癒神經系統疾病,繼美國之後,2020年冶癒脊髓性肌萎縮症的基因藥物「Zolgensma」在日本也透過了審批。
美國政府機構的資料庫顯示,美國等正在推進2項以上的阿茲海默症基因療法的臨牀研究。
利用的靶基因是被認爲最容易用於臨牀應用的基因之一「APOE4」。很多阿茲海默症患者都攜帶該基因,當其強烈發揮作用時,發病風險就會升高。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團隊向15名罹患阿茲海默症及前一階段的輕度認知疾患的患者注射了抑制「APOE4」功能的基因,將應答安全等。試驗預定於2021年12月結束。
研究人員2019年發現,「APOE4」相關的基因發揮作用的話有望抑制癡呆症發病。這個發現推動了基因療法的研究。
日本國内也着眼於臨牀應用推進了研發。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岡澤均教授等人在小鼠等動物身上發現了在β澱粉樣蛋白於腦神經細胞外聚集並引起認知功能下降之前就發生細胞死亡的現象。研究團隊認爲,如果能透過基因阻止細胞死亡,應該就可以抑制發病。
研究團隊在小鼠實驗中成功抑制了細胞死亡、異常蛋白質堆積和認知功能下降,預定以實用化爲目標成立初創企業。
推動基因療法隊形變換的是基因分析技術的進步。靶基因的發現和操作變得更加容易。利用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基因體編輯技術「CRISPR-Cas9」,能輕鬆改寫細胞和模式動物的基因,探索與疾病之間的關係。
不過,目前還不清楚基因療法對癡呆症是否真正有效。最大課題是尚未確定冶癒的靶基因。
阿茲海默症的發病和進展機制比較複雜,與很多基因有關,因此被認爲存在多個靶基因。判斷冶癒效果的方法也處於摸索狀態。從事癡呆症基因療法研究的自治醫科大學特命教授村松慎一也謹慎地表示:「尚不清楚能否取得有助於(作爲冶癒方法)透過審批的良好效果」。
還有觀點認爲,需要驗證向人體導入基因時對身體的長期影響,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注)
▼癡呆症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顯示,全球每年約有1千萬人發病,總患者人數約爲5千萬人。以中低收入國家爲中心,患者人數在持續增加,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1億5200萬人。
癡呆症可分爲多種類型。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患者佔整體的60~70%。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和「Tau」等蛋白質的異常聚集被認爲是致病終極因數之一,但根本性冶癒方法遲遲沒有取得進展。
日文:Slevin大浜華、《日本經濟新聞》、2020年12月7日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