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據慶應義塾大學成果發布編譯整理而成
慶應義塾大學研究生院健康管理研究科的加藤弘陸特任助教、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津川友介助教授和哈佛大學的 Anupam B. Jena副教授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美國65歲以上老年人的大規模醫療數據調查發現,在外科醫生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死亡率比在生日之外的其他日期接受手術的患者要高。
對接受同一位外科醫生治療的患者進行比較也得出了相同的結果,在外科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的患者,死亡率比在其他日期做手術的患者高出了1.3%(增加率為23%)。這被認為是臨床上不能忽略的有意義差異。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首先假設生日當天外科醫生因為心不在焉以及急於盡快完成手術,手術表現會發生變化,將外科醫生的生日作為檢驗注意力分散與外科手術表現的標誌,驗證了外科醫生的生日與患者的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表明,外科醫生的表現可能會受到與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生活事件的影響,這為今後進一步改善醫療質量提供了有用的資訊。
研究内容
研究團隊將美國的大規模醫療數據Medicare Data(以美國老年人為對象的診療費用明細數據)與通過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MS)獲得的醫生等級資訊相結合,驗證了主刀外科醫生的生日與患者術後30天的死亡率之間的關係。驗證這種關係時,通過將外科醫生的固定效應輸入迴歸模型,有效比較了同一位外科醫生治療的患者做手術的日期是外科醫生的生日還是其他日期。
如果患者的重症度在外科醫生的生日和生日之外的其他日期不同,那麼即使死亡率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可能也不是外科醫生造成的,而是由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引起的。因此,本研究圍繞患者的年齡、性別、種族、合併症和預測死亡率等,對在外科醫生的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與在其他日期接受手術的患者進行了比較。
研究團隊利用該方法分析了47,489名外科醫生在2011年至2014年做的980,876臺緊急手術,發現在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年齡、性別、種族、合併症和預測死亡率等與在其他日期接受手術的患者基本沒有差異。然後在此基礎上比較了患者的死亡率,發現在外科醫生生日當天接受手術的患者,死亡率比在其他日期接受手術的患者高出1.3%(表1及圖1)。
表1:手術日期(是否是外科醫生的生日)與患者術後30天的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用患者的因素(年齡、性別、手術類型、合併症等)及外科醫生的固定效應(比較同一位外科醫生做手術時的患者死亡率)進行了校準。

圖1:在外科醫生生日前後14天内做手術與術後30天的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用患者的因素(年齡、性別、手術類型、合併症等)及外科醫生的固定效應(比較同一位外科醫生做手術時的患者死亡率)進行了校準。紅色橫線表示在該圖中包含的14天以外的日期所做手術的平均死亡率。為避免因樣本大小不足而導致估算不準確,手術日期以兩天為一組。豎線(誤差線)表示估算值的95%信賴區間。
論文資訊
題目:Patient mortality after surgery on the surgeon's birthday: observational study
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
DOI:10.1136/bmj.m4381
日語發布資料
編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