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治療導管内的放射光實現視覺化,進一步提高宮頸癌放療安全性

2021年01月18日 生物醫藥

本文根據名古屋大學成果發布編譯整理而成

日本國立大學法人東海國立大學機構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系研究科綜合保健學專業的餘語克紀助教、小口宏副教授和山本誠一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與名古屋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北里大學、國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醫院和廣島大學共同開展研究,成功地從外部使宮頸癌治療用導管内的高劑量率近距離放射治療的放射源實現了視覺化,開發出了新的品質保證工具。

高劑量率近距離放射治療的副作用比較小,可以集中針對宮頸癌等進行高劑量照射,是一種很好的癌症治療方法。治療時通過專用導管等將米粒大小的微小放射源運送到癌細胞附近,從體內發射γ射線。為安全實施治療,需要使用品質保證工具,以方便在治療前的檢驗中目視查看放射源在治療導管中的位置,但常規的方法非常複雜。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團隊通過使用CCD相機拍攝192Irγ放射源照射的治療導管(塑料製)的發光(切倫科夫光),成功獲得了發光圖像。該方法可利用一張發光圖像從導管外部輕鬆檢測與治療時相同的放射源位置。由此可以預先確認能否準確放射醫生指定的劑量。

該研究成果有望通過提前發現放射源的操作錯誤,進一步提高癌症放療的安全性。另外,還有望將治療器材本身的發光廣泛用於癌症放療的簡單品質保證法,因此有望進一步得到應用。

研究背景

20~30多歲女性的宮頸癌發病率不斷升高,高劑量率近距離放射治療是一種副作用小、可以集中照射高劑量的優異癌症治療法。治療時將米粒大小的微小γ放射源運送到癌症部位,照射過程中可以控制放射源的停留位置和滯留時間(圖1)。不過,由於劑量率比較高,如果放射源的操作失誤未被發現,可能會發生誤照射事故。因此,如果有方便在治療前的檢驗中目視檢查治療導管内的放射源操作失誤的品質保證工具,應該就可以防患於未然。不過,常規的品質保證法比較耗時間,非常複雜。

title

圖1:利用高劑量率近距離放射治療γ放射源放射治療癌症的概念圖

研究内容

為了使肉眼不可見的γ射線實現視覺化,此次研究著眼於塑料製治療導管的發光(切倫科夫光)。通過用CCD相機拍攝192Irγ放射源照射的治療導管的發光(圖2),獲得了發光圖像(圖3)。通過發光圖像檢測放射源的停留位置確認,能以與常規檢測法相同的空間解析度進行檢測。另外,有些治療使用金屬導管。研究團隊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了在金屬導管上貼一層塑料膠帶進行檢測的方法,研究表明可以檢測放射源的位置。這些方法都可以利用一張發光圖像從治療導管外側檢測内部的放射源位置,因此被認為適合作為高劑量率近距離放射治療的簡單快速的品質保證法。

title

圖2:測量裝置概念圖(a)與照片(b)

title

圖3:照射192Ir放射源宮頸癌治療用導管的發光圖像。(a)治療用導管的圖像(明室下)(b)照射放射源時導管的發光圖像(暗室下)(c)治療導管與發光圖像的合成圖像。拍攝時間為30秒。發光圖像為偽色顯示。

論文資訊
題目:Source position measurement by Cherenkov emission imaging from applicators for high-dose-rate brachytherapy
期刊:Medical Physics
DOI:10.1002/MP.1460

日語發布資料
編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