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應義塾大學的金倫基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動物實驗發現,攝入氨基酸可以降低脫水的風險。原因是隨著體內的麩胺酸濃度的升高,動物的水分攝入量也隨之增加的緣故。這一發現有望減輕感染性胃腸炎引起的脫水或老年人容易發生的脫水。研究團隊考慮將其作為膳食補充劑推進商品化。

投餵氨基酸的小鼠飲水量增加(圖片由慶應義塾大學金倫基教授提供)
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胃腸炎是造成全球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據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報告,全球每年大約有180萬名5歲以下的兒童死亡。感染性胃腸炎會引起腹瀉和發熱等症狀,大多數死亡是由腹瀉引起的脫水所致。不過,如果孩子的營養狀態良好,症狀也有會緩解的情況。
金倫基教授一直在與明治控股公司合作研究飲食是否會影響感染性胃腸炎的症狀。研究發現,投餵富含氨基酸的食物會提高患感染性胃腸炎的小鼠存活率。

在實驗中,研究團隊讓小鼠感染特定的細菌誘發胃腸炎。然後將投餵給這些小鼠的食物中的蛋白質全部換成氨基酸。觀察發現,投餵氨基酸食物的小鼠感染後第14天時的存活率高達80%,而投餵普通食物的小鼠只有10%。研究團隊嘗試組合了多種成分投餵小鼠,但能大幅提高存活率的只有氨基酸。
研究團隊假設氨基酸改善了感染性胃腸炎的某些症狀。調查投餵氨基酸食物的小鼠發現,其飲水量約為投餵普通食物的小鼠的1.5倍。另外還發現,抑制了脫水時會升高的血尿素氮(BUN)值的上升。
小鼠糞便中的菌數量等沒有變化。這表明氨基酸並沒有影響發炎或病原菌的定植,而只是抑制了腹瀉引起的脫水。
口服鮮味成分麩胺酸(氨基酸的一種)也有同樣的效果。研究團隊認為,這是因為攝入含氨基酸的食物會改變腸道菌群的成分,體內的麩胺酸濃度升高抑制了腹瀉時的脫水症狀。
金倫基教授指出,氨基酸的攝入「不僅對感染性胃腸炎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也很重要」。老年人不容易感到口渴,往往攝入的水分不夠充分,因此比年輕人更容易發生脫水。
日常攝入氨基酸的話可以無意識地增加飲水量。金倫基教授今後還打算開發便於日常攝入的食品等,從而減少脫水造成的死亡。
日文:落合修平、《日經產業新聞》,2021/07/19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