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iPS細胞探索難治性疾病治療藥物的「iPS創藥」研究正在推進之中。日前,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宣佈,(通過這種方法探索的藥物)已在全身肌肉萎縮的ALS(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身上收到了抑制病情發展的效果。慶應義塾大學等也在針對ALS和其他疑難雜症實施臨床試驗。如果能從現有藥物中發現候選新藥,新藥開發的效率將會提高。

ALS是肌肉因運動神經障礙而逐漸萎縮,最終導致患者無法呼吸的難治性疾病。日本國内約有9千名患者。雖然存在個別差異,但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的幾年内依賴人工呼吸機或者死亡。現有藥物能將疾病的進展延緩數月,但目前尚無可以根治此病的藥物。
嘗試1400種藥物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的教授井上治久等人利用ALS患者的iPS細胞再現疾病細胞後,探索了新的候選藥物。通過向再現的疾病細胞投放約1400種藥物調查效果,發現治療慢性顆粒球白血病的藥物「博舒替尼」可作為候選新藥。
2019年在醫生的主導下啟動了調查安全性等的一期臨床試驗。讓症狀相對較輕的12名患者每日服用一次博舒替尼,連續服用12周。關於安全性,用藥量較多的3名患者出現了肝功能障礙,但其他患者未發現特別的問題。
研究團隊針對其餘9人調查了有效性。根據講話、進食和走路等的能力評估了ALS的重症度。其中5人的病情進展停止了3個月。井上表示:「用藥物阻止病情進展還是全球首次。通過科學的力量抑制ALS的可能性已經初見端倪」。
然而,此次的報告主要是針對少數患者調查安全性的一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關於有效性,還需要通過大量患者參與的2~3期臨床試驗嚴格評估。研究團隊正考慮實施下一階段的臨床試驗。

人體iPS細胞聚集體(圖片由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提供)
臨床試驗結果備受期待。例如,與日本國内每年大約新增100萬患者的癌症相比,ALS等疑難雜症的患者數量比較少。企業不願意在新藥開發上花費大量資金和精力,因此治療藥物的開發往往十分緩慢。
因此,iPS創藥受到期待。研究人員推進了結合「藥物重定位」(使用治療其他疾病的現有藥物)探索新藥的舉措。安全性已得到驗證的現有藥物將成為有希望的候選新藥。隨著研究的進展,將成為難治性疾病患者的福音。
慶應義塾大學的教授中原仁和岡野榮之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也利用iPS細胞探索了ALS的治療藥物。研究團隊從約1200種藥物中發現了帕金森症治療藥物「鹽酸羅匹尼羅」,並於2021年5月宣佈,在由醫生針對20名ALS患者主導實施的臨床試驗中,該藥將病情的進展延緩了約7個月。
臨床試驗將患者分為兩組:「投藥組」 ,由13名患者組成,連續服用羅匹尼羅1年;「安慰劑組」,由7名患者組成,前6個月服用安慰劑,此後服用羅匹尼羅。
投藥組中,患者的運動功能、肌肉力量和活動量的下降都有所減少。該組患者的病情發展到自己難以獨立行走的程度所需時間約為50周,是安慰劑組的2倍多。此次臨床試驗表明,可以將疾病的進展延緩約7個月。
免疫抑製劑也受到期待
在其他罕見病方面也有一些舉措。京都大學的教授戶口田淳也等人2017年開始在醫生的主導下針對肌肉和韌帶中產生骨骼的「進行性骨化性纖維發育不良(FOP)」實施臨床試驗。FOP是日本國内只有約80名患者的罕見疑難雜症之一,治療難度很大。臨床試驗讓患者服用了用於免疫抑製劑等的「西羅莫司」。預計能實現抑制促進骨骼形成的物質發揮作用的效果。
西羅莫司在其他難治性疾病中也有望發揮效果。慶應義塾大學的專職講師藤岡正人等利用iPS細胞發現,西羅莫司對引起聾和暈眩的疑難雜症「聾-甲狀腺腫症候群」有效。目前正通過醫生主導的臨床試驗為患者施用西羅莫司,調查效果。
iPS創藥也存在課題。當一種現有藥物的專利到期時,該藥的藥價會降低,因此企業對實用化比較消極。即使通過大學等的研究發現有治療效果,但如果企業不採取行動的話,也就得不到普及。因此有必要修改制度提高藥價等。
【名詞解釋】
■藥物重定位:由於現有藥物的安全性和製造方法已得到確認,與從眾多的候選物質中尋找新藥的標準新藥開發過程相比,能以低成本在短時間内尋找到優異的候選新藥。
截至目前,已經有將治療胃潰瘍的藥物用於乾眼症的滴眼液,以及將解熱鎮痛劑作為預防心臟病的藥物使用的案例。不僅是難治性疾病,針對埃博拉出血熱開發的「瑞德西韋」也已被實際用於新冠病毒的治療。利用人工智慧(AI)進行更有效探索的嘗試也在進行中。
日文:草鹽拓郎,《日本經濟新聞》,2021/11/08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