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京都大學發現可用血液淋巴計數預測巴金森氏症患者罹患癡呆症的風險

2021年12月20日 生物醫藥

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第二大神經退行性疾病,日本大約有15~20萬名患者。特別是患病率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加,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100個人裏就有一人罹患此病,今後,隨着老齡化的隊形變換,預計患者人數會進一步增加。部分巴金森氏症患者可能還會罹患癡呆症,但由於個別差異較大,很難提前預測並進行干預冶癒。

京都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研究科月田和人博士生(帝京大學先端統合研究機構特任研究員、關西電力醫學研究所睡眠醫學研究部特任研究員)、酒卷春日博士生與高橋良輔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國際多中心聯合研究PPMI(Parkinson’s Progression Markers Initiative)的資料發現,僅攜帶APOE4等位基因的巴金森氏症患者能根據診斷時血液淋巴細胞計數的減量來準確預測未來的認知功能下降。而未攜帶APOE4等位基因的患者,診斷時的血液淋巴細胞計數減量與認知功能下降完全沒有關係。月田表示:「認知功能下降是巴金森氏症患者無法獨立生活的主要因素。外周血中的淋巴細胞計數透過普通的血液檢查就可以獲得,因此希望能透過對攜帶APOE4等位基因的患者進行早期干預來實施精準醫療」。相關研究成果已線上發佈於Movement Disorders。

title

圖:「APOE4等位基因」攜帶者如果淋巴細胞計數比較少,將會發生進行性認知功能下降(供圖:京都大學)

大約10%的日本人攜帶APOE4等位基因,這是一種會導致認知功能下降的遺傳風險。攜帶一個APOE4等位基因,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約增加3倍,攜帶兩個增加15倍,在巴金森氏症患者中,攜帶一個APOE4等位基因,患癡呆症的風險升高約1.5倍。

另一方面,從巴金森氏症的整個病患群體來看,病情進展比較緩慢,大多數患者都是在發病10至15年後生活才需要幫助,而從個體來看,病情的隊形變換速度各不相同,有些患者甚至可以獨立生活20多年。因此,如果能在確診的早期發現病徵惡化速度比較快的患者,並儘早實施干預和冶癒,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QOL,從削減醫療費用的角度來說也都有很大的好處。然而,到目前爲止,一直未能發現早期預測標誌物。

此次,研究團隊認爲可能存在與APOE4等位基因互利共生並且能預測認知功能下降的因子,因此利用國際多中心聯合研究的資料,尋找預測攜帶APOE4等位基因的巴金森氏症患者認知功能下降的標誌物。對已經清楚APOE等位基因的類型,且存在縱向認知功能資料的167位巴金森氏症患者進行了分析。

由此全球首次發現,APOE4等位基因攜帶者診斷時的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可以準確預測2年後的認知功能下降。月田介紹說:「在49名APOE4等位基因攜帶者中,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較低的25人出現認知功能下降。然而,這是來自西方人的資料,還不能將這個比例直接應用於日本人。」

過去曾有報告顯示,「可能是因爲腦内發炎的終極因數,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會減量」。此次的結果表明,有可能是腦内發炎與APOE4等位基因共同引起了巴金森氏症的認知功能下降。

月田表示:「今後有望利用模式生物驗證共同作用的效果並開發抑制腦内發炎的藥物。」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