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的學生團隊針對單側聽力缺損的聽障患者開發出了眼鏡式裝置。該裝置使用安裝在鏡框上的小麥克風拾取進入失聰一側耳朵的聲音,然後透過骨傳導技術傳遞給聽力正常的另一側耳朵。爲兼顧聲音的易聽性和佩戴舒適性,在裝置的形狀和骨傳導方式上下了功夫。學生團隊計劃在2024年之前實用化。
第三代眼鏡式裝置(供圖:東京大學)
聽障人士中存在只有單側耳朵聽力下降或者完全失聰的「單側聽損者」。在嘈雜的場所或者並排交談時難以聽清對方的談話,在生活中多有不便。
研究團隊開發的「asEars」是旨在提高單側聽損者生活品質的眼鏡式裝置。在佩戴於聽損耳朵的鏡腿上安裝了小麥克風,另一側安裝了骨傳導揚聲器。將小麥克風拾取的聲音變成機械振動,然後透過頭骨將聲音傳遞至內耳。該專案由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系研究科的學生喬木健擔任組長,並於2017年起動,其本人也存在單側聽力缺損。爲推進該裝置的商業化,今後計劃籌集資金創業。
在日本,只有約8%的單側聽損人士使用助聽器。一般的助聽器,可以等比增大聲音,像耳機一樣塞入耳中使用,但很難調整塞入的深度,容易脫落。也有眼鏡型助聽器,但「爲了準確傳導聲音會箍住頭部,妨礙了普及」(喬木)。
asEars的目標是克服上述問題。爲了準確傳遞骨傳導的振動,且不會緊箍住頭部,在結構和材料上下了工夫。研究團隊反復開發了試製品,計劃在4月完成最新款。
第三代㊧和第四代㊨,透過反複試制,改良了音質和佩戴舒適性等(供圖:東京大學)
asEars的特色之一是骨傳導方式。第一代型號振動耳後的硬骨,存在易聽性因聲音大小而異的課題。透過改爲振動耳前側軟骨的方式,即使是很小的聲音也能聽得清清楚楚。
另外還實施了電流源電路使用省電元件等的改良。以往的工作時間爲1小時,而最新型號延長至10小時,外出時也不必擔心電能耗盡,更方便使用。還改良了佩戴的舒適性。
秋季前後將實施有10多名單側聽損人士參加的驗證實驗。受試者將在餐飲店等嘈雜場所以及在人行道上並排行走時等多種情況下佩戴試用,以確定需要改善的地方。
喬木信心十足地表示:「希望能儘量減量生活中存在不便的單側聽損人士數量」。該裝置計劃2024年之前實用化,價格方面,打算控制在10萬日元左右。
日文:高崎文、《日經產業新聞》,2022/4/6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