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透過腦電波解析「看透人心」——用於產品開發和促銷,爭奪5萬億日元市場

2022年06月23日 生物醫藥

對別人的想法瞭如指掌——隨着結合腦科學和IT的「腦科技」的隊形變換,讓我們可能在2050年左右就迎來這樣的未來。腦科技在商業領域已開始用於產品開發和營銷等,在海外,着眼於市場增長的剝削競爭正白熱化。

Macnica公司(橫濱市)於2021年成立了腦科技專門組織,還與腦科學家等創辦的以色列初創企業InnerEye展開了合作。目前正在銷售將腦電波用於人工智慧(AI)開發的工具,並正在推進開發一種分析情感和精神的服務,計劃2024年提供該服務。

title

Macnica公司的分析服務透過頭部佩戴的7個腦電波感測器終端機來收集微弱的腦電波(供圖:Macnica)

Macnica公司的分析服務在頭部佩戴擁有7個腦電波感測器的終端機來收集微弱的腦電波。根據注意力、興趣和興奮度等多個指標,AI來分析腦電波,擷取受試者的部分「情感」。Macnica公司創新戰略業務本部首席工程師冢越有介表示:「透過增加檢測的參數,還有望分析更復雜的情感。」

該服務的應用場景很多。在產品開發中一般用來對消費者實施問卷調查,如果利用腦科技,還有望收集到連消費者本人都沒有意識到的「真實想法」。

Macnica與文具廠商Plus合作推進了「讓人產生共鳴的聲音」實驗。在驗證中讓高中生聆聽多種音源,並測量其腦電波。可以將注意力和情感變化因聲音而異進行視覺化,並將成果用於營銷和產品開發。

近年來促使腦科技在全球受到關注的契機是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Elon Musk)2016年創辦的Neuralink公司。該公司投入大量資金開發了直接植入大腦擷取腦訊號的晶片。美國微軟也取得了相關專利等,全球都在加速向該領域投資。

腦科技已開始應用於商業領域等。除了被汽車廠商用來測量艙面部門甲級船員駕車時的腦電波以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外,還被用於提高運動員的表現。據Macnica介紹,目前收到了人才的合理分配和廣告設計評估等方面的諮詢。「很多人都圍繞使用場景提出了建議。有望在各行各業實施實用化」(創新戰略業務本部的村田啓次)

器件和AI的隊形變換也在推動腦科技的普及。過去測量腦電波需要使用大型設備。近年來小型化和輕量化取得進展,還出現了張貼式腦電波測量器件。

根據三菱綜合研究所的預測,腦科技的全球市場到2024年將擴大至5萬億日元左右。腦科技還有望在彌補身體功能方面發揮作用,比如透過腦信號控制義肢等。如果能將腦中所想直接轉化成文字,很多人將獲得新的表達方式。探索應用場景的動向勢頭也正在蓬勃隊形變換。

隱私問題引發社會討論

腦科技的動向與未來展望
2013年 美國時任總統歐巴馬公佈研究大腦機制的國家專案
2016年 埃隆·馬斯克創辦Neuralink公司
2020年 Neuralink公司發佈植入大腦的晶片
2030年前後 用意念操作設備的技術投入使用
2050年前後 實施直接用意念交流的心靈感應

腦科技隨着腦科學和AI等技術的迅猛隊形變換,已開始在各個領域開始實用化。但另一方面,大腦資料也可以說是終極的個人資訊。人們對技術進入大腦的心理牴觸很強烈,在處理收集的資料時必須考慮到隱私問題。

根據用途的不同,還可能會讓個人蒙受有效能損失或者威脅到個人信仰。對社會來說,基於健全的相關法律和倫理道德方面進行反復討論至關重要。

美國、以色列和中國等都在舉國推進大腦研究。如何將這項蘊藏着巨大可能性的技術應用於社會,日本也需要從各方面進行研究並推進位度設計。

此外,還存在能多大程度「瞭解」複雜的情感和大腦功能的技術問題。人類的情感很複雜,僅透過測量腦電波等來了解本人也不甚清楚的情感並非易事。腦科學也存在很多未解之謎,需要同時透過基礎科學和科技實施進步。

距離「看透人心」的時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隨着大型科技企業和初創企業相繼進入市場,腦科學首先將從商業和醫療用途穩步推進應用。

日文:水口二季、《日經產業新聞》,2022/6/17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