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基因體編輯為根治遺傳性疾病開闢道路,「用藥一次」納入視野

2022年10月05日 生物醫藥

很多遺傳性疾病需要長期接受藥物治療,患者負擔較大。而修改患者遺傳資訊的基因編輯療法,是人們所期待的用藥一次可望根治的新一代治療方法。美國的初創企業已領先世界,率先開始了新型基因體編輯治療的臨床試驗。到2050年,從包括基因體編輯在内的多種方法中選擇最佳治療方案或可成為現實。

title

美國醫療初創企業Verve Therapeutics(以下簡稱:VERV公司)於2022年7月宣佈,已在紐西蘭開始了一項針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基因體編輯治療臨床試驗,並為首位患者注射了試驗藥物,之後還將對約40名患者進行治療的安全性調查。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患者血液中壞膽固醇容易增多,進而發展成動脈硬化。這種疾病,在從父母雙方繼承的相關基因中有一方基因異常者中出現的比例較高,數百人中就有一人多。目前雖然已有治療藥物,但需要每幾周注射一次抗體藥物,對患者來說是一種負擔,而且患者容易忘記服用他汀類藥物等,從而無法嚴格尊從醫囑。

VERV公司的臨床試驗,目的是通過停止肝臟中某種特定基因的作用,保留可以清除壞膽固醇的物質,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從理論上講,隻需一次用藥就有可能根治。這種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夠高的話,或許能成為一種負擔較小的治療方法。

該臨床試驗被認為是世界上首次使用「鹼基編輯」這種新型基因體編輯技術的臨床試驗。傳統的基因體編輯,一般用起「剪刀」作用的酶等分子來切斷生物體的DNA,然後在修復過程中,放棄一些構成DNA的鹼基,從而改變遺傳資訊。而鹼基編輯方法則基本上不切斷DNA,而是利用起「鉛筆」作用的分子改寫某一個特定鹼基的種類。這種方法有望實現更精密的編輯,治療更多疾病。

鹼基編輯技術於2016年由神戶大學西田敬二教授(當時為特任副教授)、近藤昭彥教授等人發表的。同年,美國哈佛大學等也宣佈了另一種鹼基編輯技術,並以技術為基礎成立了美國Beam Therapeutics公司。該公司還與基於近藤昭彥教授等人科研成果成立的日本初創企業Bio Palette公司(神戶)簽署了合同,獲得了開發治療方法的技術許可。

VERV公司的臨床試驗是在獲得Beam Therapeutics公司的賦權下實現的。近藤教授介紹說:「技術發表後第6年就能進入臨床試驗,進展相當快。」

目前,該技術還在為實用化進行改進。2022年8月,神戶大學的西田教授宣佈,已經開發出一種技術,可以通過修改鹼基編輯分子的結構,將誤修改目標基因其他部分的風險,降低到了原來的十分之一以内。

日本國立醫藥品食品衛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全球約有10種將分子注入體內的基因體編輯療法處於臨床試驗階段。該研究所的井上貴雄部長表示,「基因體編輯技術尤其適合治療分子容易到達的肝臟疾病」。

安全性的確立不可或缺

基因體編輯治療的動向及未來展望
2012年 發表基因體高效編輯技術“CRISPR-Cas9”
2016年 發表基因體編輯的新技術“鹼基編輯”
2022年 利用鹼基編輯技術開始臨床試驗
2030-2040年 正式開始基因體編輯治療,獲得療效和安全性方面的經驗
2050年左右 基因體編輯治療獲得普及,成為遺傳性疾病等的治療可選項

基因體編輯的臨床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安全性等方面的數據積累還不充分。雖然該療法的效果預期持久,但還需調查是否也會存在長期的副作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建議,應在使用這種藥品後的15年内持續確認患者的情況,調查與治療相關的風險。因此該療法距離真正確立安全性保障還需要時間。

新一代治療方法不僅僅限於基因體編輯,將DNA或RNA(核糖核酸)作為藥物使用的核酸藥物也是候選之一。2021年,瑞士諾華公司(Novartis AG)針對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開發的核酸藥物因利司然(Inclisilan)獲得FDA的批准。它通過RNA的作用使某種蛋白質不容易產生,從而減少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其優點是隻需要半年用藥一次,日本現在也在進行臨床試驗。

治療手段增加的話,就有益於更多患者容易獲得治療。熟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治療的大阪醫科藥科大學特任教授斯波真理子表示,「受患者體質的影響,抗體藥物會對一部分人產生強烈的副作用,遭遇這種情況時,可供選擇的其他治療方法還不夠充分。而核酸藥物以及基因體編輯療法等新的治療手段,此時就可期待用來為這類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

原文:尾崎達也、《日經產業新聞》、2022年9月16日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