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爲老年癡呆藥物開發帶來線光明,「去除終極因數物質與改善病徵相關」——東京大學教授岩坪威訪談

2022年10月24日 生物醫藥

Eisai(衛材)公司於9月28日宣佈,與美國Biogen公司共同開發的阿茲海默症冶癒藥 「lecanemab」在最終的臨牀試驗中應答了可抑制病徵惡化的效果。2022年度内將在美國、日本、歐洲申請藥物審批。此次,我們向專門研究阿茲海默症的東京大學教授岩坪威詢問了有關冶癒藥物的開發動向。

title

東京大學教授岩坪威

——阿茲海默症佔癡呆症的60%~70%,其發病機理已經明確到了哪一步了?

被稱爲β澱粉樣(Aβ)蛋白質出現在腦神經細胞的外側,成爲毒性較高的寡聚體後進一步凝聚,形成澱粉樣蛋白原纖維。Tau蛋白會被變成了被稱爲神經原纖維變化的纖維狀結構,從而導致神經細胞死亡。這就是阿爾茨海默病徵的基本機制。

「Aβ假說有兩個意義。首先,Aβ的聚集是阿爾茨海默症的終極因數。這一點從因爲遺傳容易產生Aβ聚集的人早期就罹患家族性阿茲海默症就可以看出,Aβ與致病終極因數相關是毫無疑問的。第二個就是透過去除Aβ是否能獲得冶癒效果」。

——Lecanemab以及2021年6月在美國有條件批准的、Biogen與衛材開發的「ADUHELM」對Aβ也起作用。

「近年來,以Aβ作爲靶點的抗體臨牀試驗開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從實施臨牀試驗的6個Aβ抗體資料綜合來看,可以說Aβ去除率與臨牀認知功能的改善兩者之間具有相關。然而,即便是有抑制病情隊形變換的效果,也只能將認知功能下降的速度減緩20%~30%左右的程度」。

——Lecanemab在最後的第3期臨牀試驗中達成了主要評價。

「第2期與第3期相比,抑制病情隊形變換的效果約3成具有一致性。已經到了可以討論該藥物的臨牀有效性的程度了。類似腦浮腫等有害情況的發生頻率較低,臨牀使用便利。但是每月2次的給藥頻率高於其他(阿茲海默症)冶癒藥物。今後的課題是找出有效的物件、普及生物標誌物診斷、完善冶癒制度等」。

——出現輕度認知失功能(MCI)前,也就是在Aβ雖有聚集但幾乎沒有病徵的時期去除Aβ的研究也在進行中。

「使用美國伊萊·莉莉公司開發的‘Solanezumab’,從病症早期階段開始持續給藥的臨牀實驗已經進行了4年半,目前日本已經結束了給藥期,2023年上半年將會出結果。至於Lecanemab,日本也於2021年9月開始了臨牀試驗,預定進行4年的追蹤」。

衛材的臨牀試驗成功讓研究迎來重大節點

title

衛材與Biogen公司開發的阿茲海默症候選藥物「Lecanemab」

衛材公司此次宣佈,以1795名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爲物件的Lecanemab第3期臨牀試驗中獲得了有意義的結果。服用了1年半Lecanemab的患者,與另一組服用安慰劑的患者相比,重症惡化指標被抑制了27%。

該藥今年7月已經在美國申請快速審批,檢驗結束預定爲2023年1月6日。因爲已經透過了主要的評估專案,所以向獲得許可邁進了一大步。

以Aβ爲靶點開發的藥物過去有過諸多失敗,所以有不少專家認爲很難取得成功。去除Aβ的Lecanemab在臨牀試驗中取得的成功,爲Aβ的異常聚集正是導致阿茲海默症終極因數的Aβ假說提供了正確性依據。

阿茲海默症的研究迎來了重大的節點。國内外製藥公司以Aβ爲靶點的藥物開發,有望取得重大進展。

日文:藤井寬子、《日經產業新聞》、2022/10/3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