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東京大學等發現自殺者活體內鋰濃度比非自殺死亡者要低

2022年12月27日 生物醫藥

東京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系研究科的安藤俊太郎副教授等與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松川嶽久副教授、東京都監察醫務院、東京都醫學綜合研究所組成的共同研究團隊宣佈,發現自殺者眼睛房水中的鋰濃度低於非自殺死亡者。由此認爲活體內微量鋰濃度的下降與自殺可能相關。這一研究成果有望驗證微量鋰對預防自殺的效果。相關成果已刊登在國際科學雜誌《Translational Psychiatry》11月7日號上。

title

圖1:自殺組與非自殺死亡組房水中鋰濃度的比較(提供:東京大學)

全球自殺人數每年高達70萬人,日本每年也有2萬人以上自殺。近幾年,年輕人羣的自殺有增加傾向,需要相應的預防對策。自殺由各種各樣的復合因素引起,據推測,緊迫反應系統等是其主要影響因素,而能達到預防效果的藥劑非常有限。碳酸鋰作爲藥劑之一,在1949年被導入到抑鬱冶癒中,臨牀試驗也證實了其對自殺有一定的預防效果,但由於副作用等多種終極因數,碳酸鋰沒有被廣泛使用。

至今爲止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在日常生活中透過食物等被攝入活體內的微量鋰似有預防自殺的效果。另外,有報告顯示透過近年的Meta分析表明,飲用水中微量鋰濃度的高低與該地區自殺率成負相關。另一方面,自殺者活體內的微量鋰濃度與自殺的關聯性則尚未明確。

爲此研究團隊對自殺者與非自殺死亡者活體內的微量鋰濃度進行了比較。以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間在東京都監察醫務院被屍檢或解剖的29人爲物件,排除事故死亡和死後變化加劇的病例,對取得親屬同意的12名自殺者及16名非自殺死亡者,進行了房水中鋰濃度的比較。所有死亡者均未服用碳酸鋰情緒安神藥物。

雖然有報告稱房水在死亡後的變化很小,但研究團隊仍在部分病例中隔膜16小時收集了2次樣品,對其變化進行了驗證。透過細針穿刺角膜取到房水後,迅速將其放置在4℃環境下保管,並由順天堂大學透過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進行測定,同時採集了血清,調查其與房水中鋰濃度的關聯性。

結果表明,自殺者房水中的鋰濃度低於非自殺死亡者。自殺者的平均值爲0.5μg/L,而非自殺死亡者的平均值爲0.92μg/L。結果還應答了血清與房水中的鋰濃度相關,明確了房水中的鋰濃度在死後沒有變化。另外研究還明確了血清也可利用的可能性。

安藤副教授指出:「在本研究中,雖然樣品數量少,但依然獲得了有意差,這是很有意義的一點。今後我們將再次驗證結果是否具有複製性,並進一步探討其他活體內礦物質的影響,以及自殺者活體內鋰濃度變低的機制。另外,我們還希望研究一般人活體內鋰濃度與包括自殺相關行為在内的心理健康指數的關聯性」。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雜誌: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論文:Comparison of lithium levels between suicide and non-suicide fatalities:Cross-sectional study
DOI:10.1038/s41398-022-02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