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筑波大學柳澤正史教授:「比較睡眠和冬眠,用於新藥開發」

2023年05月08日 生物醫藥

失眠症困擾著3~4成的成年人。日本筑波大學柳澤正史教授一直致力於該領域治療藥物的開發。1998年,他發現了控制睡眠和清醒的「食慾素」蛋白質。2022年獲得由美國谷歌創始人等設立的「科學突破獎」。此次,本報就其研究現狀採訪柳澤正史教授。

title

筑波大學柳澤正史教授(供圖:筑波大學國際綜合睡眠醫科學研究機構)

——從2021年開始擔任日本大型國家項目的項目經理。

「研究正在按照預期推進。僅2022年一年,我們就發表了3項重大成果。首先,我們知道做夢的快速眼動睡眠(REM Sleep,Rapid Eye Movement Sleep)只會出現在非快速眼動睡眠之後,不可能從清醒狀態進入到快速眼動睡眠。此次,我們進一步發現了從非快速眼動睡眠進入快速眼動睡眠時會發生什麼。」

「長期睡眠不足為何會導致疾病,其實人類對其中的機制知之甚少。流行病學證實,睡眠質量差會更容易生病。弄清因睡眠不足而生病的機制,這樣的基礎研究非常重要。」

——2022年12月,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論文,闡明瞭決定睡眠的質和量的部分機制。

「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睏倦,可以用竹筒敲石(驚鹿)來說明。當人醒著的時候,睏意在「竹筒」(大腦)中逐漸積累,當達到一定量時,竹筒傾斜,進入睡眠。睡眠時,竹筒內積累的睏意釋放出來。如此循環往復。」

「通過本次的研究,我們闡明瞭睡眠類似竹筒敲石的部分機制。在使用小鼠進行的實驗中,一種廣泛存在於大腦中的酶「SIK3」與另一種酶發生連鎖反應來調節睡眠。SIK3的連鎖反應可能成為開發睡眠障礙治療藥物的靶標。」

——項目主要研究睡眠和冬眠。

「睡眠和冬眠是完全不同的。冬眠是一種對季節的適應現象,許多動物都會冬眠。我認為非冬眠哺乳動物其實可能也具備潛在的冬眠能力。在冬眠期間,新陳代謝和體溫下降,呼吸變緩。熊等動物即使在冬眠期間,大腦交替重複清醒和睡眠的過程。」

「2020年,筑波大學國際綜合睡眠醫科學研究機構 (IIIS) 成功使小鼠人工冬眠。如果該技術能夠應用於人類,則有望在人類受傷或突發疾病時抑制症狀的惡化。」

——您還擔任初創公司S'UIMIN(東京澀谷)的社長。

「我們公司提供與睡眠相關的研究支持業務和測量睡眠期間腦電波等檢查服務。我們的研究支持業務收到了很多諮詢。為瞭解寢具和營養物如何影響睡眠,今後會更加重視客觀數據。」

title

柳澤教授擔任社長的初創公司S'UIMIN,提供睡眠期間的腦電波測量服務(供圖:S'UIMIN公司)

據矢野經濟研究所預測,到2025年,日本國内睡眠相關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05億日元,較2018年增長8倍。

失眠症的治療是針對患者想睡但睡不著的訴求開具藥物的。但很少通過測量睡眠時的腦電波來調查客觀數據。

柳澤教授指出,很多人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睡眠狀態。對於睡了8小時但自稱隻睡著3小時的人,和真的隻睡著3小時的人,開具同樣的藥物,這是個問題。

柳澤教授任社長的初創公司開發了一種可以在睡眠期間輕鬆測量腦電波的設備。積累睡眠時的數據,有望用於研究基因與睡眠關係的科學探索。未來,或許可以通過基因診斷來掌握每個人睡眠的體質。

日文:藤井寬子、《日經產業新聞》、2023/4/10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