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系研究科的三井純特任副教授和辻省次名譽教授(國際醫療福祉大學基因體醫學研究所教授)、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臨牀研究推進中心主任森豐隆志等人率領的研究團隊宣佈,透過由醫學家主導的臨牀試驗,證實了輔酶Q10(泛醌)的高劑量給藥對神經疑難病「多系統萎縮症」有效。日本國内13家機構的共計139名患者參加了該試驗,透過隨機雙盲法與安慰劑給藥組進行了比較。結果應答輔酶Q10給藥組能明顯抑制病情的隊形變換。該成果有望推動冶癒藥物的開發,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eClinicalMedicine》上。
多系統萎縮症(MSA)是一種平均發病年齡在50多歲的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該病是一種難治性疾病,其病徵表現爲自律神經失調、小腦性共濟失調(步履蹣跚、說話困難)、帕金森病徵(四肢僵硬、顫抖、行動困難)等多種病徵併發,大部分爲散發性,日本國内約有12000名患者。日本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大約半數患者在發病三年後需要助行器,半數患者在發病五年後不得不使用輪椅生活。
此前,研究團隊透過在日本國内進行的全國性調查中發現了2名患有家族性MSA的患者,並在患者家屬的配合下,找出了2個家族共通的致病基因COQ2基因。該基因是輔酶Q10合酶基因,患者小腦組織中輔酶Q10的含量顯著低下。該基因從父母雙方遺傳而來,但在發病患者活體內由於雙方都發生了突變,從而罹患MSA。在調查散發性MSA患者的相同基因突變時,發現9.1%的病例存在單方突變,與健康者的比值比(odds ratio)爲2.9倍,表明該突變是一個危險因素。輔酶Q10參與粒線體ATP的產生,化合物也參與活性氧類的清除。此外,沒有發生該突變的散發性MSA患者也出現了血漿、腦脊髓液和小腦樣本中的輔酶Q10低下現象,世界的其他研究團隊也發表了相同結果。
爲此,研究團隊設計了一項由醫學家主導的臨牀試驗,以驗證高劑量服用輔酶Q10是否可以抑制MSA的進展。
首先,以研究安全和藥代動力學爲目的,對日本健康男性進行隨機、雙盲口服不同劑量(900毫克、1200毫克、1500毫克)輔酶Q10的第1階段試驗。在與安慰劑(僞藥)比較安全的同時,調查了血漿和腦脊髓液中輔酶Q10的濃度。結果證實了其安全,以及在劑量爲1500毫升時血漿中的輔酶Q10濃度爲最大。
此次,研究團隊進行了2期臨牀試驗,調查了輔酶Q10對患者的療效和安全。具體爲在2018年,由來自日本13個機構的139名散發性MSA患者參加了試驗,並將符合條件的129人(包括女性)隨機分爲兩組,每天口服1500毫克輔酶Q10或安慰劑,並在48天后進行了評估。
主要評估專案爲MSA的運動功能(UMSARS part2,通用的多系統萎縮評級量表第2部分)。次要評估專案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困難(UMSARS第1部分)、小腦性共濟障礙(SARA)和10米步行時間。參與者的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開始冶癒約3年時間,爲相對早期的患者。
結果顯示,主要評估專案中,安慰劑組平均惡化了7.1分,而輔酶Q10組平均惡化了5.4分(抑制了約25%的病情進展)。次要評估專案顯示,儘管日常生活沒有明顯改善,但小腦性共濟障礙和10米步行時間的惡化得到顯著抑制。即使以屬性劃分患者群體進行評估,與安慰劑組相比,惡化也得到了明顯抑制。雖然服用輔酶Q10與患病期間長短無關聯性,但即使在出現病徵後給藥也有望取得療效。
另外,服用輔酶Q10主要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是嘔吐和腹瀉等消化系統障礙,但沒有出現嚴重病例。給藥結束4周後,用UMSARS part2再次進行評估後發現,對MSA病情惡化的抑制得到了維持,因此該冶癒被定位爲疾病修飾療法而非對症療法。
今後研究團隊計劃與醫藥機構進一步合作,推進3期臨牀試驗或與企業合作開展藥物研發。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雜誌:eClinicalMedicine
論文:High-Dose Ubiquinol Supplementation in Multiple-System Atrophy: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 trial
URL: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8953702300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