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高端食材松茸,由於棲地環境惡化等終極因數,產量逐漸減量,2019年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爲瀕危物種Ⅱ級(易危物種)。由於松茸是與活樹的樹根共生的,至今尚未實施人工栽培,因此難以在其生存地以外進行保存。
基因分析時使用的松茸(長野縣伊那市產,圖片由Kazusa DNA研究所提供)
基因體資訊是研究松茸生態並進行保存的基礎。儘管目前已經在資料庫中登記了4種松茸的基因體序列,但這些序列都是不完整的,被分爲許多片段,並且也不知道有多少條染色體。
日本的公益財團法人Kazusa DNA研究所植物基因體與遺傳學研究室的負責人白澤健太,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植物研究部的合作研究員黑河内寬之(研究時爲東京大學研究生院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的學生),以及東京大學研究生院農學生命科學研究科的淺川修一教授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破譯了松茸的基因體。相關論文已在《DNA Research》線上發表。
研究團隊利用最新的長讀長測序分析設備,首次成功地完成了對松茸的13條染色體的鹼基序列(共計1.6億個鹼基對)以及環狀粒線體DNA(7.6萬個鹼基對)的端到端的測序。
研究結果表明,松茸有2,1187個基因,並且基因體的71.6%爲轉座因子等重複序列。
透過破譯的基因體資訊有望闡明松茸的生態特徵,並可用於松茸的保存。進一步的基因分析則有望爲松茸的大量生產和人工栽培鋪平道路。
本次分析使用的長讀技術,有望成爲一種新的基因體分析技術,用於松茸以外的許多菌類的染色體鹼基序列的端到端測序。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發表期刊:DNA Research
論文標題:Telomere-to-telomere genome assembly of matsutake
DOI:doi.org/10.1093/dnares/dsad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