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東海大學利用高強度聚焦超音波進行前列腺癌靶向局部治療

2023年06月12日 生物醫藥

日本東海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院長渡邊雅彥)於5月19日在東海大學品川校區(東京都港區高輪)宣佈,將開始「使用高強度聚焦超音波的前列腺癌靶向局部療法」的前列腺癌治療臨床研究。該療法以侷限性前列腺癌為對象,基於MRI和超音波精密診斷數據,利用聚焦超音波使癌組織熱凝固壞死,同時保留正常組織。目前只有該家醫院在實施這種治療,未來將通過與其他醫療機構合作,在多個設施進行臨床研究。該治療法有望抑制以往治療方法中常見的排尿和性功能障礙的發生,改善患者生活品質。

title

小路副教授介紹治療方法

東海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以小路直副教授(醫學部外科學系)為實施責任醫師,「使用高密度聚焦超音波的前列腺癌靶向局部療法」於今年1月末取得了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先進醫療B類」審批。該院自2016年開始實施這種療法,截至目前已擁有超過300例治療數據並一直在進行臨床研究,得到先進醫療B類的審批後,將開展新的臨床研究。統計學等其他領域的研究人員以及研究機構和公司也將參與到該研究中。

新的臨床研究以310例患者為對象,通過與機器人輔助前列腺全切手術進行比較,驗證其有效性和微創性。並經過5年隨訪評估無複發生存率、尿失禁的發生率等。數據採集預計需要約8年時間。

小路副教授表示:「我們目前正在推進的癌症靶向局部療法已經在選定的患者中產生了預期的有效性和微創性效果。希望通過取得先進醫療B類審批來明確這一點。一旦有了明確的數據,便可以作為前列腺治療的標準療法之一在日本推廣,從而幫助大量患者恢復健康。」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由於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習慣的改變,患病人數及死亡人數逐年增加。隨著診斷精度的提高和引入體檢項目,2019年約有95,000人被診斷出患有前列腺癌,其中約80%為早期(無轉移)癌症,但2020年仍有約13,000人死亡。

前列腺癌診斷是通過驗血進行PSA(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前列腺獨特性抗原)檢測,如果高於年齡基值,則進行前列腺活檢,採集組織進行病理診斷。由於該檢查是將活檢針隨機插入前列腺以收集組織,因此存在活檢針漏檢的風險。PSA值除了前列腺癌,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即使不是癌症,前列腺肥大等也會導致數值增高,因此一般建議隔數年後進行再檢查。

小路副教授的研究團隊自2013年起便開始實施結合MRI和超音波診斷,準確診斷前列腺内癌症位置的「MRI-TRUS融合影像引導前列腺活檢」。該診斷法在2016年被認定為「先進醫療A類」,於2022年4月開始適用於保險。目前,該檢查已擴展到全國約40個設施。

該檢查將可疑區域在三維圖像上視覺化,並記錄活檢針的軌道。構建了通過計算機處理圖像數據來引導檢針的系統,以更高的精度診斷和記錄前列腺癌。前列腺癌分為多發性、侷限性和低級別類型,以往很難明確區分這些類型,該檢查使診斷這些類型成為可能。

該治療法根據同一檢查得到的數據確定應照射聚焦超音波的位置,利用從直腸插入的探針照射的聚焦超音波,用超音波圖像確認前列腺組織破壞狀況的同時進行治療。利用聚焦超音波僅聚焦區域變熱的特徵,使癌細胞熱凝固壞死。

據估計,作為該治療對象的侷限性前列腺癌在無轉移前列腺癌中佔比為20~30%。

使用先進醫療的前列腺癌治療根據該檢查診斷作為對象類型的侷限性前列腺癌。在治療癌症的同時,儘可能保留正常組織。

自2016年以來,該院已對超過300例患者實施了該治療,並於2020年在國際學術雜誌上發表了最初90例的臨床研究結果。據稱,治療時間的中間值為39.5分鐘(機器人手術約為3小時),治療後24小時内出院,無複發率92.2%(12-42個月),尿失禁率0%,勃起保留率70%。

該治療法的醫療費用如果由患者全額承擔的話約為100萬日元,但適用於先進醫療後,以混合診療方式住院、門診的部分可適用於保險。如果有參加先進醫療保險的話,在負擔3成的情況下約花費10萬日元便可接受該治療。手術的運行成本也比機器人手術更低。

前列腺癌的標準治療是外科切除或放射治療,但無論哪種治療方法都還存在課題。例如,在機器人輔助手術中,術後12個月約20%會發生尿失禁,在放射治療中會發生膀胱出血和直腸出血。另外,有數據顯示,兩種治療的勃起率均降低至約7~55%。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