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中部大學在泰國發現五種發光蝸牛,發光或爲了躲避掠食

2023年10月26日 生物醫藥

世界上已知的蝸牛約有3萬種,其中學名爲Quantula striata的蝸牛(俗稱「發光蝸牛」)一直被認爲是唯一會發光的蝸牛。這種「發光蝸牛」最初是由日本的羽根田彌太博士(原橫須賀市博物館館長)於1943年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發現的。

title

圖1.泳足外緣和外套膜發光的Phuphania globosa(由曝光度不同的照片合成)(供圖:中部大學大場裕一教授)

title

圖2.休眠時發光的Phuphania crossei(供圖:中部大學大場裕一教授)

中部大學應用生物學部的水野雅玖碩士生和大場裕一教授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Arsit Ponyota博士和Somsak Panha教授等人從泰國各地採集蝸牛,從中發現了以前未知的五種會發光的蝸牛。這一發現已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電子版上。

在此次發現的5種發光蝸牛中,有一種和已知「發光蝸牛」同屬。透過形態學分析發現,這種蝸牛和「發光蝸牛」不同種,爲Q.weinkauffiana種。發光的方式與「發光蝸牛」相同,都是在口部附近閃爍綠光。

其餘的蝸牛爲至今未曾發現發光的Phuphania屬中的四種(P.crossei,P.globosa,P.carinata,P.costata)。它們的發光方式與「發光蝸牛」不同,身體的一部分(外套膜和泳足)會持續發出綠光,而不是閃爍綠光。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休眠中的個體和其卵也同樣會發出綠光。

蝸牛發光的終極因數尚不清楚,但發現發光蝸牛的大場教授等認爲,發光具有避免被天敵掠食的作用。在陸地的發光生物中,有些物種如螢火蟲具有難喫或有毒的味道。發光蝸牛也可能是透過發光來模仿其他發光生物,從而避免被掠食。

全世界約有7000種發光生物,大多數都在深海中。另外,由於對深海生物的研究並不深入,因此在深海中發現新的發光生物也很常見。然而像此次這樣,在陸地生物中發現新的發光生物,卻是極其罕見的。這表明了在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泰國的大自然中,還有許多未知的生物和現象。

中部大學和朱拉隆功大學已簽訂校際協定,今後將進一步推進在泰國的生物調查。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雜誌:Scientific Reports
論文:A new discovery of the bioluminescent terrestrial snail genus Phuphania (Gastropoda: Dyakiidae)
DOI:doi.org/10.1038/s41598-023-42364-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