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慶應義塾大學對脊髓傷害脊髓傷害投放iPS細胞和肝細胞分子

2023年12月19日 生物醫藥

慶應義塾大學的岡野榮之教授和末松悠助教等開發了一種治療重度脊髓傷害的方法,並在動物實驗中確認了其有效性。該方法採用iPS細胞(誘導性富潛能幹細胞)衍生的神經細胞和特定分子的雙重投放手法,與單一投放相比治療效果更為顯著。研究團隊未來將進一步研究最佳劑量等,以實現實際應用。

title

脊髓傷害約3個月後的大鼠脊髓組織。未接受治療的個體(上圖)可見傷害和空洞,而接受幹細胞成長因子(HGF)和神經細胞治療的個體(下圖)傷害較少(供圖:慶應義塾大學岡野榮之教授,該圖已刊登在雜誌《Inflammation and Regeneration》上)

由於交通事故或從高處墜落等原因頸部等位置受壓迫時,脊髓會受損導致神經傷害。重症患者將難以移動身體,手腳失去感覺。據悉日本國内有10萬~20萬名患者,每年新增患者約5000人。目前尚無可以恢復運動功能的根本性治療方法。

研究團隊調查了在脊髓傷害後不久的急性期和經過一定時間後的亞急性期分別注射不同物質的治療方法效果。對於再現重度脊髓傷害的小鼠,研究人員在急性期注射名為「肝細胞生長因子(HGF)」的分子,在亞急性期注射其由iPS細胞製成的神經基礎幹細胞等。

脊髓傷害約3個月後,接受治療的小鼠恢復到了能夠流暢行走的運動功能。而隻注射HGF或細胞時,小鼠則無法用腳支撐自己的體重,也無法流暢行走,其恢復效果較弱。研究還確認,移植的幹細胞如期轉化為了神經細胞。

title

在脊髓傷害發生後2周内的急性期,患處會發生發炎,受損的神經細胞產生的物質也會傷害周圍組織。由於HGF具有保護神經細胞的特性等,因此有望抑制這些症狀。大阪大學的藥物發現初創企業Kringle Pharma從2020年開始以急性期脊髓傷害患者為對象進行HGF給藥的最後階段臨床試驗(治療試驗)。該公司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公佈主要結果。

另一方面,針對傷害發生後2~4周,發炎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的亞急性期,研究人員注射由iPS細胞製成的作為神經基的細胞。岡野教授等人進行臨床研究,並於2021年進行了首例注射。

岡野教授就此次成果表示:「我們確認到運動功能有大幅恢復,並發現HGF能有效提高細胞移植對嚴重脊髓傷害的治療效果」。HGF改善了患處的環境,提高了移植細胞的存活率。由於HGF也具有促進細胞增殖的性質,人們也擔心神經細胞等可能會成為腫瘤的風險。然而,在動物實驗水平上並未觀察到腫瘤化的情況,顯示出了一定的安全性。

今後,研究人員將調查注射HGF和神經細胞的最佳劑量和時機等。末松助教表示:「如果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等能取得良好的結果,那麼我們可以相信此次治療方法的組合是可行的」。

日文:尾崎達也、《日經產業新聞》、2023/12/4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