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術後容易復發,目前術後隨訪普遍採用高侵入性檢查或低敏感性檢查。岩手醫科大學泌尿科學講座的研究生田村大地和小原航教授、醫齒藥綜合研究所醫療開發研究部門的西塚哲特任教授等人的研究團隊,與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新領域創成科學研究科的鈴木穰教授等共同發表研究成果稱,透過追蹤檢查血液和尿液中存在的患者獨特性癌症衍生DNA,可以檢測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術後復發情況。相關成果已刊登在《Cancer Science》上。
圖1.ctDNA監測結果
ctDNA監測結果顯示,所有膀胱復發病例尿液中ctDNA均呈陽性,所有轉移復發病例血液中ctDNA均呈陽性。此外,轉移病例的其中1例同時出現膀胱復發和轉移復發。另一方面,所有非復發病例中ctDNA維持陰性(供圖:岩手醫科大學)
研究團隊從23例接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手術患者的手術標本的腫瘤組織中提取了DNA,並使用下一代測序技術(NGS)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和TERT(端粒酶逆轉錄酶)啟動子突變分析。
首先,採集手術前後的血漿和尿液上澄液,並提取DNA。根據腫瘤基因突變分析結果,選擇每個病例追蹤的病例獨特性基因突變,並在術後2年内使用數位PCR(dPCR,核酸分子絕對定量技術)監測變異等位基因頻率(VAF)。
用於dPCR分析的引子/探針套裝(primer/probe set)主要選自岩手醫科大學開發的資料庫。研究人員將其與現有的檢測方法(CT、膀胱鏡檢查、尿細胞學檢查)進行比較,驗證了其作爲術後監測生物標誌物的妥當性,以及ctDNA(循環腫瘤基因)的VAF及其變化是否與術後復發相關。
在每個病例中選擇了追蹤的病例獨特性基因突變後,發現83%的病例具有OTS1000ex中包含的突變。對於其餘病例,透過合成新探針,使所有病例均可進行ctDNA監測。當使用手術前收集的血漿和尿液進行dPCR時,96%的病例檢測到了病例獨特性突變。
在術後復發病例中,所有膀胱復發病例的尿液中ctDNA在復發時均呈陽性,並且相比尿細胞學檢查,可以以更高的靈敏度檢測復發。所有轉移復發病例的血液中ctDNA均呈陽性。特別是在膀胱復發病例中,尿液中ctDNA呈陽性的時間比現有檢測方法早約2個月。在所有術後未復發的病例中,從現有隨訪開始的術後3個月後ctDNA仍爲陰性。
對術後復發和未復發病例的手術前後的VAF下降率進行比較後發現,復發病例術前和術後第2天尿液中VAF下降率明顯較低。對風險因素的分析結果顯示,尿液中ctDNA術後第2天VAF下降率與低組別的無復發生存期相比較明顯較短。
因此,ctDNA檢測有可能預測術後復發的風險,且有助於術後輔助療法的冶癒適應。岩手醫科大學針對癌症,目前已在自費診療中實施利用血液的ctDNA監測。
原文:《科學新聞》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雜誌:Cancer Science
論文: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detection using individualized circulating tumor DNA in 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DOI:doi.org/10.1111/cas.16025